第(2/3)頁 還好啊,多年來的修養,讓他忍住了。 沒有讓自己燒紙多天得到的功德降低。 但他還是出聲了,此時不出聲,不是猶如錦衣夜行嗎? 他盡量不讓自己顯得太開心,而顯得關心一些:“四叔,之前聽后輩說,你帶了金幼孜等文臣隨軍出征,那不知,這第五次漠北之征,你帶了哪些文臣呢?自古這秘不發喪之事,一般都是文臣的主意啊。” 沒錯。 自古,也沒有多少個皇帝在外秘不發喪的例子。 而大家都知道,那鼎鼎大名的李斯。 朱棣那犀利的眼神,瞬間射向了楊士奇與蹇義。 但這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快得讓兩個文臣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因為此時此刻,朱棣已經牢牢握住了他們的手,眼眶,說紅就紅: “兩位愛卿,一世君臣,你們不會如此待我吧?” “臣等惶恐……”他們是真惶恐啊。 “秘不發喪可以。”朱棣正色道,“臭魚不可以。” 【我們挑些重點,先從張輔說起。 對他,友友們應該不陌生,打下安南的功績,讓他成為永樂以后朝中最矚目的第一將星。 詳細過程就不說了,大概就是永樂4年,朱棣派人去干架,沒想到主帥朱能猝死,只好臨時讓副帥張輔頂上。】 朱棣大吃一驚。 “永樂四年,掐指算來,那時候朱能才36啊!” 傅友德也是惋惜:“燕王永樂八年北伐,若他還能活著,那可是40歲的當打之年啊。” 【打安南的真實目的,張輔他們都不知道的,朱棣只和朱能嘀咕過。 朱能死得忒倉促,朱棣趕緊讓兵部尚書劉俊,把那些悄悄話轉告張輔。 我,朱棣,不是單純揍小弟,而是打算毀其文字,碎古時銅柱(界碑),郡縣安南啦! 張輔:…… 就,老板的期望是好深沉的重量,沒有一絲絲防備。 不過張輔還是出色的頂住壓力,并通過前后四征安南,把朱棣的設想化為了現實。】 這回連朱元璋都訝異了:“郡縣安南?老四,你好大的胃口啊!這安南,自宋初分裂出去,至今也有四百余年了。這風俗人情,全改了,想拿下它,不容易啊。” “所以才要廢其文字。”朱棣自得道,“事情雖難,也得辦,祖宗的基業,拿回一處是一處,就像父親你收了那燕云十六州,我拿回漢人自古以來之地,又有什么錯!” 朱元璋是認可這句話的,不過:“看那后輩的地圖,這安南,也并沒有在上邊啊。” 也就是說。 雖然朱棣很可能把安南給打下來了,但后面,又丟掉了。 朱棣:“……” 后代不足與之謀! 他現在只希望,最好不是自己的后代丟的,是那清朝丟的! 【永樂14年11月19日,朱棣突然緊急召回張輔,并改派豐城侯李彬去鎮守安南。 對于這件事,明史沒有相關記載,越南人的《大越史記全書》寫了。 前排警告,此書由立場反明的越南后黎朝編寫,而張輔又殺四個越南稱帝之人,絕對的反派,so里面充斥著很多夸張的描寫。什么抽腸掛樹,煎肉取??,炮烙為戲等等……并不能全盤采信。 永樂15年,交趾鎮守太監馬騏上奏,張輔在交趾選取土人壯勇者為圍子手(五軍營下的一種步兵編制),惹來明帝懷疑。】 朱元璋眼神再度危險:“什么叫做鎮守太監?老四,你解釋一下。” 朱棣:“這個,就是,也許,可能……” 朱棣再次開始阿巴阿巴阿巴了。 【馬騏確實有可能上折子了,他還嘴過鎮守交趾的文官重臣黃福呢。只是朱棣沒理他的逼逼賴賴。 鎮守太監本就是朱棣派去監察文武百官的耳目。后期出現了許許多多貪污**,影響軍隊正常運行的案例。 但在永樂時期危害還比較輕微。 包括這個明史里記載為怙寵虐民,激起安南民變,棄置安南罪魁禍首的馬騏,終永樂一朝,他始終被黃福壓制著。 黃福是朱棣死后,仁宗即位時被才被叫回中樞的,那時候“交趾民眾號泣相扶“,整個安南治理很有成效,蠻有喜迎王師的氛圍感。】 老朱對這黃福,有一點微薄的印象。 記得他最初是個太學生,后來好似去了項城還是哪里,當了主簿。 還沒想明白呢,就聽見這剛打下來的安南,突然棄置了。 這中間是不是省略了太多的時間和故事?! 他:“!” 他捂住了胸口。 “哪個?難道又是那瞎眼的堡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