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此刻, 朱元璋已經不想再驚嘆王振是宦官了。 多半就是那攛掇著堡宗御駕親征的權宦了!怪不得啊,剛才他還在想, 這王振是誰, 竟和兩位帝皇并駕齊驅——權宦,一切,不就說得通了嗎? 現在, 他犀利的目光, 射向位列三楊的楊士奇! 射了個空。 記起了! 那楊士奇剛剛暈倒,已被他吩咐太監(jiān)抬出去救治了! 老朱又含怒吩咐:“去看看,那楊士奇醒來了沒有?算了, 不管醒沒醒, 都給咱弄進來,叫他自己看看,未來的他, 是如何與一個太監(jiān)茍且的!” 【王驥就這么認了嗎? 不, 他其實爭取了一下。 事情和整個貴州苗亂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宮聚有關系。 堡宗14年5月, 御史黃鎬上奏,不好了, 因為苗亂, 貴州平越被圍, 缺糧啊!朝廷幫幫忙,在周邊給運點吧, 拜托了。 堡宗就派了禮部侍郎王一寧去湖廣督察貴州運糧一事。 6月8日, 苗亂未解,沅州衛(wèi)等當地軍官扛不住,希望支援,朝廷派宮聚去支援。 6月12日, 王驥說,湖廣靠當地守將是不行的,苗亂很容易擴散開來,我們從云南、四川調兵28000,我和張軏打西路,宮聚打東路,左右夾擊,可以撲滅。 堡宗覺得太多,調了四川1萬兵馬給王驥,宮聚東路帶帶湖廣土人就好,說,上吧,你可以,我相信你。】 “那兒是四川和貴州交界,附近有通津關和羊場關,是個要沖,一萬人馬的話……”傅友德本來覺得應該ok了,但話將出口卻頓住。 要知道,不同人的一萬,是不一樣的一萬。 朱棣卻道:“四征麓川,肯定是從云南、貴州等地調兵,抽掉那么多人馬,容易激起苗亂倒也能理解。不過,都結束戰(zhàn)役了,鎮(zhèn)守大將該回去了吧,居然會壓不住嗎……這種地方,得放像顧成一樣的武將重臣吧。” 朱元璋:“武將?麓川都是王驥文臣帶頭,你在想什么呢。” 老朱可是公平地猜忌著文臣和武將的。 【6月19日,四川一個衛(wèi)儒學訓詹英狂噴王驥、宮聚,勞民傷財啦、打麓川明明是兵敗謊稱勝利啦,分明是楊國忠一流的人物。趕緊讓御史查查他們兩個大奸臣! 便是此事,王振保了王驥、宮聚。 且促成四征麓川的事件背后,亦有王振的大力支持。 堡宗r王振,很有報復心的,對嘴人的詹英說,你行你上啊?要不然你跟著宮聚他們去親自看看? 嘴炮俠詹英,溜了溜了。】 將軍們發(fā)出了很大聲的不屑的冷笑。 傅友德皺眉說:“這也勞民,那也傷財,按照這部分什么也不懂的家伙的說話,大家天天垂拱而治,不就好了?麓川那那地兒,當然要打,還得狠狠地打,只有如現在兔朝,把他們打到高良公山之外,以地勢看,才是有利于我們的。” 傅友德的意思,便是一時的爭斗,是為保更久的和平。 但他又補充道:“當然,同時應對瓦剌和麓川這件事,未免壓力過大,非得有天縱英才在其中……” 他看了眼朱棣。 朱棣皺眉:“別看我,如果我準備要打漠北,我就不會再輕易開啟與麓川的戰(zhàn)斗,最好的是析而治之,分化他們內部,這樣我們才安穩(wěn)。” 【7月某日。于謙也被派到了貴州,他和15000人的宮聚部隊在被圍困的平越一帶,與苗賊干架。 他親眼看到了,帶隊將領們紀律不明、營陣無法、沒啥計謀,居然還不稟命主帥王驥。 王驥非常生氣,擔憂壞事,再三警告,嚴令整飭隊伍。 然而張軏,對,就是那個張輔三弟,參與奪門事變的那個他,倚恃兇暴,口吐穢言,當眾辱罵王驥。 帶著未整隊的兵馬倉促引戰(zhàn),輕率而前,以至于大敗而歸,損失了10000多人。 張軏棄甲曵兵,徒跣逃命,垂首喪氣,莫敢聲言。 王驥把他們這些人各仗責六十,并上報朝廷,要求論罪處死!堡宗回答,算啦,戴罪立功,下次再犯再處置吧……】 大家聽得無語極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