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七七章-《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第(1/3)頁

    【接下來是很有意思的兩個未入流職業(yè)。織染局&鐵冶所。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

    洪武7年,朱元璋在天下設立13個鐵冶所。這些一共產(chǎn)出了9052987斤,這個數(shù)據(jù)比大明會典少了一半。蓋因這些鐵冶所以外,實際上還存在著其他的礦場,未計入。

    折算成現(xiàn)在的數(shù)據(jù),明初鐵產(chǎn)量為9232噸。

    什么概念呢?

    橫向對比,一直到1670年左右,即300年以后,外國里,年鐵產(chǎn)量最大的俄羅斯僅2400噸。

    縱向對比,是元初(1263年)的3.18倍,是南宋初年(1127-1162年間)的8.6倍,是北宋中晚期(1064-1067)的2.2倍。】

    老朱大大吃了一驚:    "那么大一個俄羅斯,鐵產(chǎn)量竟然那么小?"

    這可遠出他的意料之外,雖然他并不特別在意鐵產(chǎn)量多少,但比別人強,尤其是比那未來要當他們大哥的俄羅斯強,就叫他不禁驕傲起來。

    "大又有何用?外強中干罷了!"

    【鋼鐵,號稱工業(yè)的糧食,它的產(chǎn)量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經(jīng)濟實力的重要指標。

    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yè)化進程都要依托大煉鋼鐵,鋼鐵工業(yè)因此是被視為工業(yè)之母一般,決定國家工業(yè)化基礎的決定性產(chǎn)業(yè)。

    洪武年間,明政府的鐵產(chǎn)量高到能在內庫放好幾年的量,朱元璋認為采鐵勞民,就下令停止鐵冶所工作。】

    這兩段話連在了一起,老朱的神色又晴轉多云了。他覺得那后輩,不會是在罵自己吧?咱可只是在愛民啊!

    【明初官營鐵廠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產(chǎn)能,民營微不足道r沒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它得以發(fā)展,是老朱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

    河北磁州臨水鎮(zhèn),元朝曾設鐵冶所,下轄1.5w戶人,每年產(chǎn)鐵百余萬斤(50噸+)。有個小吏就諫言,請朝廷在此地重開鐵廠。

    朱元璋不悅道:就沒聽過“天下無遺利”。

    且利不在官,則在民。民得其利,則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專其利,則利源塞而必損于民。今各冶鐵數(shù)尚多,軍需不乏,而民生業(yè)已定,若復設此必重擾之。

    親,你是想害1.5萬戶人家投身鐵冶嗎?杖責,流放海外。挺時髦

    的,直接送出國了。】

    老朱替后輩劃重點:"重點是在送他出國嗎?重點是在咱上面這段話,講得多好啊?"

    他轉而對朱棣道:

    "努力點,你看看現(xiàn)在大明的版圖,這不愛百姓,不恤生民的家伙,流放海外都不用走多少路!"

    不止朱棣,大家也只能唯唯諾諾。還能和老朱爭辯啥呢?

    【國家不設鐵廠,那鐵礦百姓是可以采的。還會有明朝官方開了鐵礦,感覺采足了,于是關閉鐵廠,開放民采的情況。

    洪武28年,工部說,各處開爐3年了,內庫貯3743萬斤鐵(2233噸)。——這是在明朝積極鼓勵屯田,給開荒百姓免費發(fā)鐵制農(nóng)具;大力發(fā)展造船業(yè);頻繁對外用兵的

    情況下,開3年官營鐵冶所,就能庫存充足。

    老朱下令,各處停工,令民自采,每采15塊鐵,給朝廷上交1塊鐵就好。

    自此以后,民營鋼鐵業(yè)逐漸站了起來,永樂元年-宣德9年的30年間,民營產(chǎn)量翻了6倍。并在明代中后期,取代官營成為了主流,還形成了以制鐵為基礎的工業(yè)小城鎮(zhèn)。    ”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鐵冶為業(yè),至嘉靖數(shù)倍于昔”。

    明代設立一個縣的標準就是要求200戶人家。按這句話,就是嘉靖時,幾乎一整個縣的人都在干鐵冶。

    這很牛了,我們只是因為鋼鐵之都是唐山,從小被植入了錯誤的鋼鐵產(chǎn)量印象,那畢竟是一個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绥芬河市| 汾西县| 乌拉特中旗| 沂水县| 浦东新区| 文成县| 文登市| 延寿县| 麦盖提县| 南木林县| 博客| 宁南县| 葫芦岛市| 九寨沟县| 泸水县| 驻马店市| 金湖县| 陆河县| 张家口市| 北票市| 昌邑市| 文昌市| 阳信县| 县级市| 色达县| 舞阳县| 固原市| 合水县| 龙川县| 黄山市| 平安县| 江城| 临猗县| 衡水市| 离岛区| 吴堡县| 若尔盖县| 深圳市| 铜鼓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