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前兩日的事情,他也是下了課才聽說的,又覺得朱鈞手段陰損,又覺得好笑,可他并不覺得有錯。 只是下瀉藥,讓這些人知難而退,并不正面沖突,已經夠給他們面子了。 就算你宋廉是太子師,是當世大儒,是文壇帶路人,也不能這么欺負人吧? “吳王德不配位,如何擔任這主考官?”詹同反問道。 “好一個德不配位,吳王若是無德,難道爾等就有德行嗎?”李善仁厲聲道:“應天,鳳陽的百姓才過上幾天好日子,你們就忘了災民進京的樣子了? 就忘了餓殍遍地,伸手向爾等討食的日子了? 德在百姓心里,而不是在你們的口中。 爾等救過幾個人,又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也敢在吳王府門口叫囂? 也不怕風大閃了你們的舌頭!” 李善仁平日里深居簡出,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奮進堂上。 朱鈞的成長,他都看在眼里,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吳王是有帝王之姿的。 當然,這話他只能深藏心底。 可是這些人想要隨意詆毀,那要看他答應不答應! 詹同被罵的說不出話來。 魏關則道:“韓國公可別忘了,開恩科的意義和監考的意義,若非太子身體不適,又如何輪得到吳王監考? 難道所有人都忘了,太子殿下因何墜馬? 太子殿下體恤吳王,想以此來減輕吳王的罪孽,這是太子殿下仁慈,并不是吳王有德! 這是世人所知的事情,這難道也是我等胡謅亂編嗎? 我們這些做臣子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難道韓國公當了吳王府的管家,對這些便視之不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