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更俗最新小說》
第(1/3)頁
徐懷勒馬站在晨曦中往東岸敵營看去,空蕩蕩一片,東岸的敵軍已經連夜撤走了,留下一地狼籍,不給他們渡河攔截追擊的機會。
在西南方向的一處河灣處,有好幾具溺斃的尸體跟水草裹在一起;怪石嶙峋的河灘上,到處都是脫下來的鎧甲、拋棄的刀弓。
凌晨就渡河進入東岸偵察的斥候,這時候有數騎沿著東岸河谷往北馳來,在對面的河灘上勒住馬,大聲傳訊道:“陽城敵軍也盡數撤走了!”
“陽城之敵撤走了?”景王趙湍聽到東岸傳訊,看向徐懷遲疑的猜測問道,“西軍渡河經太行陘北上了?”
“太行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算西軍從鄭州一帶渡河北上,蕭干、岳海樓這些狼心狗肺之輩,也不用急著撤吧?”楊祁業遲疑的問道。
西軍畏敵怯戰之狀,楊祁業在鞏縣親眼目睹,在他看來,蕭干、岳海樓、曹師利等輩所率兵馬戰斗力并不比西軍稍弱,又守太行之險,應沒有必要退避三舍。
“蕭干率云州番兵遲遲未能攻陷晉城,他們純粹靠劫掠供給的補給能支持這時已經不容易了,”鄧珪說道,“就算西軍沒有經太行陘北上,蕭干、岳海樓這些人也應該北撤了!”
徐懷看向王章、史琥,讓他們傳令下去,派出更多的偵騎進入陽城以東地區,摸清楚敵軍的動向。
他贊同鄧珪的判斷,與艱難時刻可以依賴于馬奶、奶酪就能保持充裕體能的赤扈不同,蕭干、岳海樓所部降附軍,這次南侵的補給完全來自于劫掠,一旦攻城撥寨的效率降低下來,或在某地滯留時間過長,他們就會陷入補給空缺的危機之中。
守陵軍馳援沁水,雖說之后并沒有渡過沁水,去直接解晉城之圍,迫使岳海樓、蕭干從晉城抽調五六千兵馬增援沁水東岸河谷及陽城、潤城等地,一方面削弱了降附軍進攻晉城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給晉城守軍強烈的信心與支撐。
超過一個月的時間,蕭干、岳海樓兩部兵馬沒能攻陷晉城,在澤州境內不單沒有獲得大的補給,甚至因為守陵軍與之隔沁水對峙,沁水以東、太岳山東麓的地方勢力受到鼓舞,越來越多的人敢于站出來反抗。
這諸多因素都必然使降附軍在上黨的處境變得困難。
不過,合理的推測是一回事,防止敵軍在真正撤退之前給他們玩一個回馬槍,徐懷還是主張等等前哨斥候徹底摸清楚敵軍的動向之后,守陵軍主力再渡沁水前往陽城、晉城。
翼騎營最先渡過沁河,沿沁水河谷南下至陽城、潤城,往東馳出太岳山進入上黨高地——這是歷史上曾經發生著名“長平之戰”的地域。
翼騎營大批斥候策馬于晉城西部,沿著沁河支流丹水北上,抵達與川陜之間八百里秦嶺同名的一座小山嶺。這座小山嶺作為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因此得名“秦嶺”,也是澤州與潞州的界嶺。
除了“秦嶺”以北的潞州境內,還有少量負責殿后的降附軍騎兵部隊出沒外,南面的澤州境內悉無敵蹤,這也驗證了鄧珪在汾水河畔的判斷:降附軍因為無法再在澤州迅速攻城撥寨獲得補給而撤出了。
守陵軍主力隨后渡過沁水,收復陽城、潤城等沁水中游河谷的城寨。
兩天后徐懷與徐武磧、錢尚端、喬繼恩、鐘應秋等人率領翼騎營簇擁景王趙湍進入被圍長達半年的澤州州治晉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察哈|
乐安县|
鄯善县|
垦利县|
巴南区|
屏边|
东乌珠穆沁旗|
息烽县|
闸北区|
延津县|
周至县|
聂荣县|
大安市|
循化|
合江县|
桦南县|
洪雅县|
福鼎市|
托克托县|
凤山市|
铜川市|
桐柏县|
常州市|
息烽县|
丹阳市|
柳河县|
玉树县|
修武县|
贡觉县|
新巴尔虎右旗|
越西县|
温泉县|
武汉市|
凌云县|
阆中市|
双柏县|
屯门区|
鄯善县|
香格里拉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