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更俗最新小說》
第(1/3)頁
江淮春后的雨,細(xì)如煙霧,連綿不絕下了一天還不停息。
“這鬼一樣的天氣!”
鄭聰在數(shù)名侍衛(wèi)的簇?fù)硐拢钜荒_淺一腳的趟過泥濘的場地,走進(jìn)大白天卻光線昏暗的大帳,低聲詛罵這陰雨連綿不絕的天氣。
他將濕沉的蓑衣解下來丟給身后的侍衛(wèi),里面的衣甲也都濕一片,不覺得有多冷,但裹在身上渾不自在。
看到父親鄭懷忠與趙范等人坐在火盆前說話,鄭聰走過去坐下來,說道:
“弓弩再仔細(xì)保管,拿出來弦繩還是軟不拉沓的,射出的箭連薄竹片都射不穿,更不要說破甲射敵了。這雨水連綿不絕,蓑衣?lián)醪蛔∮晁疂B濕里面的甲衣,時間一長就又冷又濕,營中得疫病者甚多——我看這鬼天氣就沒有辦法打仗。倘若目的是為拖延下去,我們還是要將營地移往高處,以防河水上漲!”
鄭懷忠、鄭聰父子率神武軍抵達(dá)廬州之后,以增援壽春、解壽春之圍的淮南戰(zhàn)事正式拉開序幕。
集結(jié)于廬州等地的援兵,分作兩路北上:
一路以鄭懷忠為帥,率神武軍北上,直插淝水下游的陽湖附近;一路以劉衍為帥,率右驍勝軍等部精銳北上,直插清洛河西岸,與從楚州繞洪澤浦南側(cè)西進(jìn)的韓時良所部會合。
淝水(下游橫穿陽湖)乃是淮河中游南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將淮河以南的壽春府分割成東西兩部分。
雖說壽春城位于淝水西岸,但樞密院胡楷卻是想著神武軍與右驍勝軍及韓時良所部兵馬,集中力量,將淝水與清洛河之間的敵軍驅(qū)逐出去,只待往北出兵占領(lǐng)淝口東岸的八|公山、切斷敵軍水師進(jìn)入淝水的河口,之后再解壽春之圍,將是輕而易舉之事。
敵軍顯然也清楚能否控制住淝東區(qū)域,對他們能不能長期圍困、攻打壽春城的重要性;其在渡淮之后,甚至正式在調(diào)來大量西域石炮轟擊壽春城之前,就早早在陽湖(淝水下游)東岸與清洛河西岸建造兩座大營,囤以數(shù)萬兵馬。
鄭懷忠率部抵達(dá)長豐縣南部的雙廟集,距離敵軍在陽湖東岸大營約二十四五里,除了依托淝水以東以及陽湖東南葦草叢生的沼澤為障扎下大營,與敵對壘。
壽春城以南,淝水中水游兩岸的地勢低陷,形成以陽湖為中心、南北綿延近百里的水澤之地——元月過后,江淮大地解凍,葦草冒青,雖說縱橫交錯的水澤之地,限制虜騎迂回穿插作戰(zhàn),但對習(xí)慣西北及北方干躁氣候的神武軍將卒,也帶來極大的不便。
對峙近月,神武軍還沒能將敵軍大營外圍的營寨都拔除掉,雙方互有不小的死傷。
鄭聰現(xiàn)在就擔(dān)心戰(zhàn)事遲遲沒有進(jìn)展,再拖延下去,他們大營所在的位置太靠近水澤之地,容易受水浸之害,應(yīng)該及時將大營移到高處去。
雖說天氣已溫潤起來,但鄭懷忠受不了江淮之間的潮濕,大帳里還是習(xí)慣多燒些火盆,祛除濕寒。
對移營之事,鄭懷忠也有猶豫。
他們之前緊挨著水澤之地扎下大營,陽湖東南、淝水東岸交錯縱橫的溪河與沼澤,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hù)。
現(xiàn)在不知道戰(zhàn)事會拖多久才有進(jìn)展,但他們倘若離開水澤之地,將大營移到遠(yuǎn)離水澤之地的高處,倉促間又很難將大營建得極為嚴(yán)密難犯。
一旦露出破綻,很可能會吸引敵軍以優(yōu)勢騎兵強(qiáng)攻過來。
鄭懷忠此時實在不想跟虜兵主力打硬仗,拼消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山县|
托里县|
中宁县|
永春县|
周宁县|
合作市|
柳河县|
屯昌县|
镇巴县|
大同县|
利辛县|
沙洋县|
邛崃市|
延安市|
黔南|
三门县|
搜索|
涟水县|
恩平市|
南川市|
石屏县|
南郑县|
乌鲁木齐县|
郎溪县|
凤城市|
门头沟区|
吐鲁番市|
潮安县|
嫩江县|
密云县|
丘北县|
河曲县|
时尚|
凤山县|
绍兴县|
杂多县|
太和县|
新竹市|
五莲县|
科尔|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