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家想得太美了,在十六世紀,哪有那么多工廠可以容納下那么多的工人,況且,大部分工人生活的不如農民,斷手斷腳是常有的,甚至被卷入機器中被殺死。 這些人怎么辦?只能成為流民,乞丐,四處乞討,等到沒有食物的時候,各種犯罪就誕生了。 到了一定程度,反圈地暴動和起義也就理所當然的產生了,這對英格蘭王室的統治造成極大的影響。 對此,在1530年,都鐸政府頒布法令:規定除年老和喪失勞動能力者給予乞食特許狀外,凡身強力壯的流浪乞食者,一律逮捕,系于馬車后部,鞭打至流血為止,然后迫令其立志愿勞動誓言,遣送回籍。 1536年又重申前令,并規定凡第二次違令被逮捕者,鞭打之外,要把耳朵割去一半;三次違令者,則判處死刑。 結果,在亨利八世時期,處死的失地農民達到了七萬兩千人。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它讓王室對于民間的征兵極為困難。 英格蘭有個傳統,王室可以每年可以定期征召民兵為王室效力。 而圈地卻破壞了兵源,征兵越來越困難。 一般來說,民兵基本上就是地方的農民,而圈地奪走了他們的土地,讓他們成為了流民,兵源越來越少。 這也是為什么亨利八世征戰法國時,軍隊中的大部分士兵都是來自于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區的雇傭兵,本土英格蘭士兵很少。 這種苗頭是很可怕的,歷史上,從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當兵成為了一種賤業,士兵大部分都是抓壯丁而來,哪怕到了十九世紀也是如此。 看到這三個最重要的原因后,愛德華對于圈地運動就充滿著憎恨。 與自己的統治相比,資本主義又算得了什么,自己都無法統治國家了,就算英格蘭發展的再好,也與他沒什么好處。 就在他準備將地方改革做完,全國各地一起努力,將圈地運動制止的時候,他這時卻收到了一封信。 這是一封來自于諾福克郡的信,具體地址是在諾維奇城東北部的穆斯霍爾徳荒野。 并且由羅伯特.凱特和他的兄長威廉.凱特帶頭,一群百戶區的代表們也跟隨著一起簽署的聯名信——《陳情書》,被送到了倫敦,最后轉交到王宮,愛德華的桌前。 只見上面如此寫道:“尊敬的陛下,我們無意冒犯您的威嚴,這只是我們我們這群可憐人的自救行為罷了,請您原諒我們無禮的行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