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平常,他不僅神經兮兮的,而且大部分時間萎靡不振,大腿疼痛不堪,發腫。 大部分時間,他將精力投入到了圣經之中,以求安慰自己的內心。 事實上,雖說查理五世疾病纏身,但依舊可以料理國家大事,大部分時間都是正常的。 可以,在1555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深深地戳傷了這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的斗志,讓他萌生了退休的想法,來到了修道院。 這件事情的產生,得益于一位咱們高中生耳熟能詳的人物——馬丁.路德。 這位人物掀起宗教改革浪潮,并且在德意志地區廣為傳播,各種新教如立春筍般誕生。 這讓一直以建立一個“天主教帝國”的查理五世不滿,他強行鎮壓了德意志信仰新教的王公貴族。 結果,這些新教國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施馬爾卡爾登聯盟,來反抗查理五世的天主教霸權。 查理五世強行與施馬爾卡爾登聯盟開戰。 在戰爭的第一階段(1546年—1548年)他打敗了薩克森選侯約翰·腓特烈,并將投降的黑森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監禁起來(1547年—1552年)。 然而,他是先勝后敗。 新的戰事于1552年爆發后,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與諸侯簽訂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而這個奧格斯堡宗教合約的簽訂,離不開一個人——匈牙利國王斐迪南。 也就是說,這個條約,是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調和而成的。 此事一處,斐迪南的威望在德意志地區大張,而查理五世則大跌。 并且,為了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被迫,也不得不將皇帝頭銜和奧地利,讓給了自己的弟弟。 更關鍵的是,在條約中規定,德意志地區信仰自由。 這讓查理五世的“天主教帝國”夢破碎了,他的雄心壯志也隨之消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