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黃月英殷切的追問,諸葛亮停頓了很久,終于鼓起勇氣: “阿英,我非去不可。但你若肯信我,幫我,我自然不會負你。 你我志趣相投,你雖未明言,但我也是知你心意的——你信我么?” 黃月英深吸了一口氣:“我信,要怎么幫你。” 沒辦法,黃月英看到這張臉,就信了。 這答應的爽快程度,倒是一下子把胸有成竹的諸葛亮整不會了。 他也知道自己肯定能成功,但沒想到這么順利。 他還準備了一堆說辭來說服黃月英,結果一句都沒用上。 這一刻,諸葛亮的自知之明才稍稍提升了一些,他忍不住暗忖:難道我的長相、真能讓我特別容易說服人?我以往說服的那些人,也并不完全是因為我的口才? 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諸葛亮其實并不開心,反而有點失落。 我明明那么足智多謀,為什么你們偏偏先注意到我的帥? 諸葛亮調整好情緒,才把計劃和盤托出:“阿英,我需要你去求見蔡公,讓他找個借口勸劉表,這幾日在襄陽設宴款待名士。屆時,我會當眾以孝行求告。 不過就算我離開了荊州,我也不會負你。人無信不立,給我一年半載,我自會讓大哥幫我提親的,再等你及笄,便……” “你……你都在說些什么呀!我……我什么都聽不懂!”黃月英畢竟年紀還小, 諸葛亮說得進度這么快,她頓時害羞起來,連忙跑了。 不過跑歸跑,這事兒還是談妥了。 黃月英當天回家,就設法跟父親找了個借口,去探望外祖蔡諷。 又過一日,蔡諷去見了劉表,也不知說了什么, 反正劉表就臨時起意,決定三天之后在襄陽設宴,款待一批名士。 估計這個局也是蔡諷幫他牽線搭橋攢的。 而諸葛亮這邊,提前得到時間表后,也立刻準備起來。 …… 因為劉表那邊太磨嘰,諸葛亮這邊的時間比預想的還寬裕些,足足有三天準備。 而諸葛亮自問:酒宴上用于向劉表求情的臺詞、后續的對策,都不用太費腦子,他早就想好腹稿了。 所以剩下這點時間,他的心也就變得更大了些,準備再給自己加點談判籌碼和預期收益。 十二月初八,距離劉表宴會還有兩天。 諸葛亮從襄陽渡江,去了一趟樊城,見一個剛剛認識了一個多月的點頭之交——也算不上朋友。 此人二十來歲年紀,衣著華麗,舉止略顯輕佻。率部眾數百,駐扎在樊城外、白河口的水寨內——正是一年多前、在益州巴郡兵變失敗后、逃亡來荊州找差事做的甘寧。 說起雙方的相識,還是一個多月前,諸葛家的家仆出門賣魚時,機緣巧合所致。 諸葛亮拿了大哥給他的延繩釣技術后,經常出去一邊當釣魚佬一邊讀書,所得又都是鱖魚、鱸魚之類深水好魚。 他自己和姐弟每天吃蒸魚補腦還吃不完,多出來的就讓家仆拿去賣,回血補貼家用。 而其他當地漁民、如果靠漁網捕魚,產量雖高,卻往往多得淺表的差魚,捕不到沉底好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