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備在諸葛瑾的建議下,不想為了速滅曹彰而影響自己治國恢復的節奏,這給了曹彰短暫的喘息之機。
雖說這種喘息只是表面上的,事實上曹彰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他身邊都被劉備派來的“奸商”滲透成了篩子了,將來劉備再想對他動手時,絕對會輕易得多。
曹彰如今取得的成就再大,最終也只是為人作嫁,幫劉備打工的。
但不管怎么說,眼下曹彰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還在為了“給曹家留一脈后人”這個目標而拼死奮斗。
在他看來,自己打下的一切都是實打實自己能拿穩的,這是在為自己而奮斗。動機之強烈,當然不是漢朝之前歷代西域都護可比的。
歷史的視野且稍稍回溯一下。早在章武二年的時候,曹彰就開始西征了,并且最終在章武三年的時候,拿下了高昌國(原樓蘭)等地。
當時,曹操才剛死,而曹丕甚至還沒死呢。此后兩年多,劉備陸續翦滅曹丕、賈詡,曹彰這邊其實也沒閑著,一直在往西推進,穩扎穩打,反復跟西域諸胡拉鋸,開拓著一片片新的疆土。
章武三年入冬之前,曹彰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了原龜茲國的位置,也就是后世的新江伊利、阿克蘇一帶,把龜茲王等胡人統治者都滅殺干凈。
章武四年,曹彰繼續西進,這時,他又要面臨兩個后世南疆地區的游牧“大國”,分別叫莎車和疏勒,各自都有數萬戶至十余萬戶不等的規模,可以動員的兵力也都超過了萬人——在西域,能動員起上萬人的兵力的,哪怕是牧民,也都算大國了,大部分國家最多只能拉起幾千戰力。
曹彰自己的戰斗兵力,巔峰時期也不超過三萬人,這幾年打下來,也都有損耗。
加上長期得不到中原的補充,兵力和裝備越打越少,補充進來的都是西域漢人,裝備越來越低劣,戰斗力當然也會下降,所以一度打得還算辛苦。
不過曹彰終究是曹家的名將之才,又有最初西行時帶來的底蘊,最終花了章武四年大部分的時間,終究還是滅了莎車和疏勒。
這就相當于是拿下了后世南疆的喀什全境,沿著葉爾羌河一路打通了漢朝時絲綢之路南支的境內部分——說句題外話,在東漢巔峰時期,當年班超就曾坐鎮疏勒城駐守多年,
這地方也基本是東漢一朝漢人駐軍最偏遠的位置了,從疏勒城再往西,倒也不是說漢人軍隊從未抵達過,只是再沒建立起過有效、穩定的軍事統治。
哪怕是班超駐守過的疏勒城,早在公元90多年的時候就逐步廢棄了,東漢的西域都護府雖然存續了更久的時間,但是后面都沒有再深入到疏勒那么遠。
所以算算時間,當曹彰再臨疏勒城時,距離班超的繼任者放棄疏勒,已經有快一百二十年了。
從這個角度講,曹彰也算是洗刷了一部分曹家的罪孽,他個人也為漢人統治范圍的擴張做出了一些貢獻。
不過,打下疏勒之后,更多的問題也紛至沓來,讓曹彰繼續西逃的計劃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