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璇璣撓了撓頭,“他可能是早上吃太多了吧,我倒是快餓死了,咱們去吃飯吧!” 哼著歌,她率先朝食肆蹦跶著去了。 食肆里很熱鬧,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木輪車。 “一百五十兩銀子……唉,這等精妙巧物倒是值這個價,就是我等平民百姓買不起啊。” “管事們之前說過,為了讓大家平時出行方便,清懿書院會有一批公用的木輪車,不用你出銀子買。” “那個八折優惠券,應該是留給我們結業后用的,或者家中有親朋好友想買,也可以轉贈此券。” 有學生點頭附和,“我們家人多,三年也攢不出一百五十兩銀子來。而且我嫂子上個月剛生了孩子,回頭我準備以三十兩銀子的價格把折扣券買了,也好補貼補貼家里。” 木單車一百五十兩銀子,木三輪三百兩銀子,顯然把折扣券花在后者上是最劃算的。 但普通人就更難買得起了,倒是可以賣給想要木三輪的有錢人,對方能省下三十兩銀子,他也能賺三十兩銀子。 大多數學生都覺得承擔不起價格,但卻并沒有人覺得木車貴,畢竟都已經親眼見識了木車的實用與神奇。 尤其是那木三輪,工造之精巧程度令人咋舌驚艷。 不需要馬匹就能駕駛,后座很是寬敞,說是二人座,但三個人擠擠也是沒問題的。 頂上能遮風擋雨,后座還可以拆卸,放平后換掉重點部件,就能像牛車一樣拉載貨物。 “一會兒如果能抽到五折券也不錯,攢個幾年銀子買一輛,將來說親討媳婦兒也會容易得多。” 云苓聽到這里,忍俊不禁地笑了笑。 蕭壁城好奇地看著她,“怎么,覺得好笑?” “我只是想起了上輩子的一些事而已。”云苓壓低了聲音解釋,“在我那個世界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種叫‘三大件’的說法,意思是人們成親時追求的標準配置,自行車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當時的物價,買一輛自行車對普通家庭來說也不便宜,要攢好久的錢才行。 雖說大周王朝與那個時間不同,但歷史的軌跡走向總是出奇的相似。 云苓估摸著,要不了幾年,木輪車還當真會成為百姓們成婚所需的聘禮和嫁妝物件。 蕭壁城不由得沉默了一下,按照云苓所說的,那個世界普通人結婚都看房子票子的說法。 他住的王府和東宮全是公家的,十個月的私房零花才夠買一輛木三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