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五十文一斤?-《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2/3)頁

    首先就是怎么往陜西之類的內陸地區運輸?

    繼續開中法?那不等于是繼續玩私鹽那一套?

    這么一想,崇禎皇帝又開始頭疼了。

    錦衣衛被弄去派人搞什么鹽場已經夠過份的了,再讓他們去搞什么官方賣鹽?

    這事兒想想就不太靠譜。

    但是太監呢?

    太監實際上也不成。派去盯著鹽場倒是沒問題,可是弄去賣鹽,一樣是扯蛋。

    真要那樣兒的話,大明現在的太監數量起碼得再翻上幾十倍才行——除了后世的新世紀中官村起點中文網,你上哪兒能弄來這么多的死太監!

    碎碎念的崇禎皇帝頭疼了半天,干脆吩咐道:“傳,內閣溫體仁,戶部郭允厚,還有吏部房壯麗。”

    溫體仁等在小太監過來宣三人入宮見駕的時候,腦子先是一疼。

    誰也不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又想出來什么妖蛾子了。

    要說是京察的話,好歹已經處置了一大批了,剩下的都是京師范圍外的,處置起來也沒有這么快不是?

    可是除了這事兒之外,還能有什么事兒是能讓戶部吏部再攪和到一起的?

    陜西?

    陜西那邊到現在不說是徹底的消停下來也差不多了,除了某些官員們可能要倒霉之外,剩下的應該也沒什么了?

    三人一邊猜測,一邊向著宮中而去。

    只是見到崇禎皇帝之后,崇禎皇帝的話著實出乎了三人的意料:“朕有意在東南沿海廣設鹽場曬制海鹽,低價賣給百姓,不知道三位愛卿以為如何?”

    崇禎皇帝的話一出口,老奸巨滑的三人就大概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

    這皇帝陛下是想著賣鹽給百姓,不打算再玩什么開中法,但是擺明了又信不過各地的官府,擔心各地管府胡來。

    郭允厚躬身道:“啟奏陛下,若說是曬了海鹽賣給百姓,此事當真是利民之舉。只是不用開中法,鹽價又如何定價?”

    崇禎皇帝敲了敲桌子,淡淡地開口道:“大明上下一體定價,五十文一斤。”

    崇禎皇帝的話實在是有些石破天驚的意思。

    說到崇禎皇帝說的這個鹽價,就先得從大明現在的鹽產量上面說起。

    明朝的鹽產量如何呢,按“綱鹽制”∶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十個綱,每綱鹽引為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

    每年鹽產量是六億斤,當時一斤折合后世五百九十六克,總量相當于后世的七億斤。

    而這個數據是洪武、萬歷時期的官方統計,人口還是六千萬,與北宋中期一樣。

    然而,每引得銀六兩六錢四分,應得白銀1328萬兩白銀的鹽稅,實際上最多時只有二百五十萬兩白銀,鹽稅大量流失。

    可是這售價上就很操蛋了。

    宋代之時的鹽價是多少?五十文一斤。

    可是到了大明時,這價格就翻著跟頭的向上漲。

    在嘉靖時期據朱廷立《鹽政志》的記載“嘉靖初湖廣、江西、南京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而在嘉靖七八年間“湖廣、江西諸處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南京一帶賣銀一分二厘。”

    這里所說的是淮鹽的市場銷售價格。

    也就是說,在大明,時間地點不同,鹽的售價也不同。

    從理論上來說,技術應該是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進步的。

    不要以為摩爾定律那玩意只適用于挨踢界,起碼在別的行業里面,技術越先進,原本的價格和成本就應該越低才是。

    雖然說鹽這玩意基本上也不存在什么技術含量的問題,但是正常來講應該是隨時時間前進而慢慢降價才是。

    可是偏偏到了大明的時候,這個定律就無效了——丫的比宋朝時還漲價了!

    至于是因為什么原因,崇禎皇帝這種小白覺得自己是搞不明白的,也懶得去搞明白。

    但是自己卻可以玩曬鹽法——自從水泥被弄出來了之后,自己可就一直在想著怎么利用這玩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高清| 巩义市| 泾阳县| 东方市| 长泰县| 南陵县| 岢岚县| 克拉玛依市| 沙雅县| 双峰县| 莒南县| 桦甸市| 澄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宁县| 临清市| 平利县| 顺昌县| 杭锦后旗| 南郑县| 河南省| 丹棱县| 万全县| 广元市| 新泰市| 城口县| 农安县| 东台市| 铜山县| 会昌县| 陆川县| 久治县| 江城| 介休市| 博罗县| 罗定市| 宣威市| 洛南县| 常宁市|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