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四川、廣東、山東、陜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共約兩萬人; 浙江發善戰浙軍步兵四千; 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 光是大明的軍隊總數都已經差不多八萬六千人。 而且,其中不是精騎就是善戰步兵。 除此之外,盟友海西女真葉赫部軍一萬人,大明第一忠犬朝鮮還派了一萬三千人的大軍過來支援。 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十一萬多人。 哪怕是一比一的戰損交換比,崇禎皇帝覺得這建奴要是不唱了涼涼,那都是天理不容的事兒! 可是偏偏就是大明方面唱了涼涼! 當時的具體部署是:楊鎬坐鎮沈陽指揮;總兵馬林率一萬五千人,出開原,經三岔兒堡,入渾河上游地區,從北面進攻; 總兵杜松率兵約三萬人的主力部隊擔任主攻,由沈陽出撫順關入蘇子河谷,由西面進攻; 總兵李如柏率兵兩萬五千人,由西南面進攻; 總兵劉綎率兵一萬余人,會合朝鮮軍共兩萬五千余人,經寬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面進攻。 另外,總兵祁秉忠,遼東將領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駐守遼陽,作為機動增援部隊;總兵李光榮率兵一部駐廣寧,保障后方交通。 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視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紹勛總管運輸糧草輜重。 而且當時楊鎬奏上“擒奴賞格”經兵部尚書黃嘉善復奏,萬歷神宗皇帝批準,頒示天下。 賞格規定:擒斬努爾哈赤者賞銀一萬兩,升都指揮使;擒斬其八大貝勒者賞銀兩千兩,升指揮使;李永芳、佟養性等叛將,若能俘獻努爾哈赤,可以免死。 除此之外,還詔令葉赫貝勒金臺石、布揚古若能擒斬努爾哈赤,將給與建州敕書并封龍虎將軍、散階正二品。 若擒斬其余努爾哈赤的十二親屬伯叔弟侄,及其中軍、前鋒、領兵大頭目、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目等,一律重賞并且封授世職。 事實證明,不管是葉赫貝勒金臺石還是布揚古,都盡心盡力的去懟建奴了。 后來的葉赫九部差點兒被老奴給一波流,實際上也是與此有關。 但是,令崇禎皇帝怎么看怎么蛋疼的是,萬歷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杜松軍突出冒進,被老奴努爾哈赤給懟了一波。 而建奴駐吉林崖的守軍在援軍的配合下,也打敗了明軍西路軍。 其中主將總兵杜松、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麟,都在戰斗中陣亡。 至此,西路軍全軍覆沒。 西路軍唱了涼涼之后,北路軍很快也唱起了涼涼。 而東路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動困難,未能按期進至赫圖阿拉。因不知西路、北路已經失利,仍按原定計劃向北開進。 結果老奴努爾哈赤以少數士兵冒充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持著杜松令箭,詐稱杜松軍已迫近赫圖阿拉,要劉綎速進。 智障一般的劉綎信以為真,立即下令輕裝急進。 三月初四,劉鋌先頭部隊進至阿布達里崗時,遭到伏擊,兵敗身死。 然而哪怕是三路大軍全部唱了涼涼,南邊還有李如柏的一路大軍。 當時楊鎬坐鎮沈陽,掌握著一支機動兵力,對三路明軍沒有作任何策應。 及至杜松、馬林兩軍戰敗后,才在三月初五,慌忙傳令李如柏軍回師。 結果不用多說了,李如柏也涼了。 而且朝鮮軍隊元帥姜弘立率領剩余的五千兵向建奴投降了!投降了!降了! 薩爾滸之戰,以大明方面的全面失敗、建奴的勝利而告結束。 此戰之后,建奴乘勢攻占開原、鐵嶺。 老奴努爾哈赤還借著這個機會,把葉赫部給懟了。葉赫部貝勒金臺吉、布揚古被殺,余部俱降建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