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證明,蒙古萬騎和錫伯族的三千鐵騎教授給京營和新軍用來解決步兵的辦法雖然很古老,但是確實很有效也很實用。 騎兵不是正面沖鋒,而是繞彎兜圈子,手里的箭只要對著步兵的軍陣射出去就算是齊活了,這種活動好玩的很。 而奢崇明一方就只有靠瞎貓蒙死耗子了,偶爾可能會有一支箭湊巧會射在符衛明手下騎兵戰馬的身上。 而那些落在騎兵身上的箭矢,除了帶起了一溜火花,基本上是屁用沒有。 而奢崇明對于手下的叛軍調教的水平并不高,起碼離著真正的不動如山這四個字還差的太遠。 或者說,奢崇明手下的叛軍是十足的老式軍隊,靠著一股血氣之勇在打仗,至于什么精神信仰一類的是完全不存在的,而傷亡一旦過大,甚至于都不用超過十分之一,這些士卒就開始崩潰了。 而步卒在面對騎兵的時候開始崩潰的后果具體有多可怕? 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場屠殺。 這也是為什么騎兵在真正意義上的槍械尤其是沖鋒槍沒有出現之前堪稱是大殺器甚至于國之重器的原因之所在。 騎兵打輸了,騎著戰馬就能跑路。 而步兵則是會潰散后被銜尾追殺。 符衛明所預料的不錯,選擇的戰法也沒有錯,后果就是僅僅十幾輪箭雨游射過后,奢崇明手下的叛軍就開始崩潰了。 而此時,叛軍的傷亡別說是十之二三了,甚至于連十分之一都沒有。 真正讓奢崇明手下叛軍崩潰的原因就在于只能被動的等死,等著不知道誰射出來的一箭插到自己的身上,然后被死神帶走自己的或者同伴的生命。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奢崇明沒錢,或者說舍不得給自己手下的叛軍花錢,以致于叛軍的身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盔甲用來防備刀箭。 而這些叛軍,又都是彝族的,互相之間沾親帶故的可不少,說不定哪個死掉的就是自己認識的,或者是有親戚關系的。 雖然說在這種情況下也算是增加了對于朝廷或者說官軍的恨意,可是這種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死掉的恐懼,還是讓這些叛軍們開始崩潰了。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沒有誰是真正的不怕死的,可能會有人因為信仰,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妻兒老小,或者因為其他的什么原因選擇了視死如歸。 其實也不過是以大智慧大毅力將死亡的恐懼暫時性的壓制下去了而已。 奢崇明手下的叛軍會有這種大智慧大毅力嗎? 答案很明顯,根本就不可能有。 這些人之所以在攻城的時候能夠不怕死的往上沖,所為的也不過是奢崇明許下的屠城三日所帶來的誘惑。 而現在這個誘惑已經沒有了。 隨著奢崇明退兵的命令傳下去之后,其實就已經注定了潰敗,之所以還能集結在奢崇明的身邊,也不過是出于本能的抱團取暖而已。 如今抱團也取不了暖了。 而人的盲從性在這時候也開始顯現了出來。 隨著有人扔下刀槍跪地投降,有人選擇了繞開正面戰場逃跑,奢崇明手下的叛軍就開始了大潰散。 符衛明卻是不失時機的掏出手銃,向天鳴放了一槍。 正玩的開心的騎兵們聽到手銃的響聲之后,紛紛選擇了向著符衛明的身后聚集。 而奢崇明手下的叛軍本身對于火銃的聲音就敏感,如今更是加快了潰散的速度。 拎了拎手中的馬刀,符衛明又蛋疼的將之塞回了刀鞘之中。 這破玩意鋒利是鋒利,用來在馬上殺是當真是極好的。 可是唯一的毛病就是拎在手中輕飄飄的感覺沒啥份量,跟自己這身高九尺的身材十分的不匹配,還是祖傳的長桿馬槊用著順手。 等到一眾騎兵都集結在自己身后列好陣,符衛明盯著前面開始潰散的叛軍輕笑一聲,雙腿磕動馬腹之間,讓戰馬開始了小跑。 等到戰馬跑開了之后,小跑就變成了沖鋒。 而符衛明選擇的距離是相當恰當的,當戰馬的速度提升起來之后,自己也沖到了潰軍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