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南之地風云詭譎,魏國公徐弘基糾收不已,而從衡州出發的桂王可就舒心的很了。 萬事臨頭只怕自亂陣腳,一旦下定了決定并且執行了之后,剩下的事兒也就沒有那么難了——既然不打算造反,就好好的聽皇帝的話,以后管他是在大明還是出海建國,一生的富貴總是少不了。 當務之急,還是趕緊的往鳳陽趕去,可不能讓皇帝陛下在鳳陽等自己太長的時間,哪怕自己是這皇帝的親叔叔也不成。 沒看皇帝的另一個親叔叔福王都已經涼透了嗎。 心中掛著這事兒的桂王朱常瀛一個勁的催促著快快趕路,絲毫不顧及囚車之中還裝著倒霉的陳沖山。 陳沖山的精神頭也挺好,有飯就吃,有水就好,該發便的方便,一點兒尋死的樣子都沒有,讓那個自稱一手詩書一手刀的祝大郎都驚嘆不已,兩人倒是聊了起來。 只是兩個人每次聊天,都是開頭的時候挺好,聊著聊著就變味——在對于當今皇帝的看法上,兩個人無論如何也是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如果這樣兒的話,不聊也就是了,可是偏生祝大郎喜歡逗弄陳沖山,而陳沖山又受不得激,往往三言兩語間就能吵起來,也算是祝大郎一路行來解悶子的樂趣了。 幾次三番之下,陳沖山覺得自己不能總是被這個祝大郎牽著鼻子走,得起辦法自己掌握主動權。 所以在祝大郎又一次在路上休息時湊過來的時候,陳沖山倒是先開口了:“陳某見閣下總是懷里藏著詩書,腰間卻帶著刀,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喜歡讀書還是喜歡舞刀弄劍?” 驚異于陳沖山先開口的祝大郎笑道:“刀是拿來砍人的,書是用來看的,本身也不沖突不是?你們孔圣人不還說了,要君子六藝來著?” 說完之后,祝大郎又接著問道:“對了,這什么君子六藝,到底是哪六藝?” 陳沖山不屑地道:“自然是禮、樂、射、御、書、數,不能通五經貫六藝,如何當得君子?” 祝大郎擺出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樣子問道:“那你通了幾經?貫了幾藝?” 陳沖山一時間啞口無言。 大明朝考校的是八股文章,便是連四書五經想要弄明白應考無虞都嫌費勁,剩下的時間也都放在禮、樂之上了,哪兒來的那么大精神再去搞什么射、御、數之類的? 祝大郎見陳沖山不出聲,又接著道:“你看,你們總是說自己是君子,可是連五經六藝都不會,還扯什么君子?要我說,還是這《金瓶梅》好看。” 金瓶梅的地位,大概也就是相當于網絡作者之于傳統作者,向來是不怎么被文人瞧得起的,尤其是陳沖山這般讀書讀傻了的。 聽到祝大郎提起《金瓶梅》,陳沖山怒道:“陳某學藝不精,自然不佩稱之為君子,可是閣下也犯不上拿《金瓶梅》來取笑陳某!” 祝大郎干笑道:“他娘的,這不是怕你一路上無聊,尋思著讓你多看看書,順便也學習學習么。” 見陳沖之依舊怒目而視,祝大郎又打了個哈哈,將話題岔開:“話說,你老兄家里有田幾何?年入幾何?可曾娶妻?” 陳沖山斜著眼睛道:“這算是你祝大郎問案么?答的好了給書看,答的不好了挨刀子?”說完之后,陳沖山又譏笑道:“都是明白人,你跟我玩甚么詩與刀?” 祝大郎干笑道:“你瞧瞧,這就沒意思了吧?咱好心好意的跟你聊聊天,可你呢?” 陳沖山算是見識到了這祝大郎不要臉的一面,干脆閉上了眼睛不再理會。 祝大郎卻也不惱,干脆在陳沖山旁邊一呆,就地休息了起來。 反正聊天不是自己的目的,自己只要保證這陳沖山能活著到鳳陽就行了。 一路行來的崇禎皇帝通過錦衣衛的奏報,知道這些破事兒,不管是南京的還是衡州的,崇禎皇帝統統都知道,只是并不放在心上——老子就是頭鐵刀子快,不服的盡管來試試。 但是崇禎皇帝的這種牛逼作風到了鳳陽皇陵的時候就沒再牛逼起來——到了老祖宗的地盤上,怎么著也得老實一點兒。 祖陵,也就是皇帝皇陵位于鳳陽縣城南十五里,開國洪武皇帝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洪武十二年竣工。 洪武二年,薦號英陵,后改稱皇陵,主要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間,陵丘、石刻群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