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禎四年發(fā)車-《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2/3)頁

    自己原本以為這礦場應該是一口口的礦洞子黑乎乎的通往地下,然后人就得背著小背簍去里面撿拾煤塊,甚至于還需要用鎬一類的工具來刨才行。

    可是實際上呢,就是一個露天的大礦場,地面上全是煤,只要上去撿就行了。

    撿回來之后往背簍里面一扔,然后背著到了礦場邊上卸到車里,這就能就能一根簽子。

    一天只要有上五十根簽子,就能換來十文錢。

    十個黃澄澄的大子兒,不是寶鈔那些廢紙一般的玩意。

    不就是五十趟么,撿煤塊的地方跟礦場邊離的也不算太遠,連一里地的距離都不到,能累到哪兒去?

    再說了,力氣這種東西,就跟那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會長出來新的,只要睡一上覺,第二天就又是一條生龍活虎的好漢。

    這不就跟撿錢一樣么?

    如果說不是有著皇帝陛下和三位藩王的保證,胡七九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遇到的這事兒是真的。

    難怪當初告訴自己這個消息的那位大兄弟說的如此神秘。

    可是沒有在這島上看到那位大兄弟太可惜了,否則的話可一定要好好謝謝人家才是。

    只是好處明顯不止這一件。

    在新明島的秋天來臨之季,被唐王殿下命名為新洛城的城里,第一座書院開始了招收學生。

    而且書院和大明的社學是一般的模式,學費全免,強制入學。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入學,賦稅照五倍來計算。

    雖然來到新明島的前三年是免除了一切賦稅的,可是這個五倍偏偏不計算免除范圍在內的,同樣不免除的還有商稅。

    當然,在胡七九看來,這么條規(guī)定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的事兒。

    別說是免費強制入學了,就算是不免費,只要花的錢能在自己玩命干活能承受的起的范圍之內,那就得讓孩子入學讀書。

    東華門唱名這種戲文里的事兒不去想,但是總不能讓孩子跟自己一般當個睜眼瞎,扁擔倒了都不識得那是個一字。

    延綏的流民至此就算是消停了,一點兒蔓延的趨勢都沒有,崇禎皇帝也算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自己這事兒算是辦的對路了。

    說大明亡于天災,亡于東林,其實都不如說是亡于百姓之手。

    當百姓活不下去了,什么大明,什么東林,統(tǒng)統(tǒng)都不是什么問題——造反了的百姓還會管你這個?

    當遍地流民之后,大明的滅亡也就是必然的事兒了——尤其是在東林君子們的幫助下。

    但是現(xiàn)在的大明卻是完全的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對于土地兼并,崇禎皇帝現(xiàn)在并沒有過多的去插手,反正大明的土地不夠分配是肯定的事兒,強行搞什么均田制,肯定會惹得遍地烽煙。

    放著新明島這么多的土地不去利用而在大明本土搞什么均田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如今陜西干旱,山西也干旱,但是卻沒有遍地烽煙。

    就算是陜西當初亂了一陣子,其實也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直接的助推了崇禎皇帝把國內的藩王給置換封地的玩法。

    崇禎皇帝現(xiàn)在可以不用擔心哪天會有揭竿而起的流民把自己吊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了。

    然而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說的就是人要倒霉的時候,往往喝涼水都會塞牙,人要是走運的時候,可能摔個跟頭都能撿到錢。

    就像是崇禎皇帝這樣兒的。

    現(xiàn)在不光是延綏的流民沒有翻起個浪花就消弭于無形,連大明京師由永定門至通州的鐵路都修建完畢,準備通車試運行了。

    好看熱鬧的崇禎皇帝干脆抱著自己的大女兒,大兒子讓自己的小老婆完顏玉卓抱著,趕往了永定門去看熱鬧。

    同時還把周皇后和袁貴妃、田貴妃一起帶上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德阳市| 淮北市| 威远县| 屯留县| 视频| 疏勒县| 玛纳斯县| 迁安市| 安陆市| 湄潭县| 凤阳县| 道真| 华池县| 手游| 友谊县| 唐山市| 名山县| 吉林省| 房产| 肥东县| 漠河县| 搜索| 昌邑市| 志丹县| 万载县| 漳浦县| 济源市| 马关县| 蒙阴县| 尚义县| 平顶山市| 荃湾区| 马鞍山市| 义乌市| 磐安县| 偏关县| 广德县| 凤凰县| 洪雅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