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二十九章 臣愿意捐五十萬兩-《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1/3)頁

    桂王朱常瀛在知道自己有機會第二批出海去新明島上劃地盤的時候,已經激動的熱淚盈眶了。

    不容易啊,自己那個大侄子皇帝終于良心發現了,讓自己出海了啊,終于不用繼續窩在大明國內擔心吊膽了啊。

    自從上次南直隸的渣渣們作死一般的找上門來之后,朱常瀛就沒有一天是睡的安穩的。

    哪怕是跟著崇禎皇帝跑了一趟南直隸,坐看南直隸的渣渣們被砍的人頭滾滾也一樣。

    就那些腦袋讓驢踢了的家伙,誰知道他們會什么時候抽瘋,然后再聯系自己一次?

    一次被自己躲過去,崇禎皇帝也沒表示出多在意,如果兩次呢?三次呢?

    所以朱常瀛干脆找了個理由,跟著崇禎皇帝回了京城之后就賴在了京城不回封地了。

    至于封地,寡人不要了行不行?逮著宗人府宗令,然后把封地托管給崇禎皇帝了,除了要點兒銀子,別的不要了!

    畢竟封地雖好,有命享受才行。

    出海了就不一樣了,聽說唐王朱聿鍵那三個渣渣在新明島活的挺滋潤?

    至于宗人府宗令暗中找了自己說遼東戰事緊張,桂王是不是該表示表示什么的,朱常瀛表示必須得表示,身為大明宗親,還是皇帝的親叔叔這么親近的關系,自己不表示誰表示?

    先來個十萬兩行不行?畢竟還要招募人手神馬的,還要給那些窮苦百姓安家費神馬的,用錢的地方也不少,所以?

    崇禎皇帝想了想,朱常瀛是自己的叔叔,跟唐王朱聿鍵和慶王、秦王那三個從大明立國之初就已經存在的藩王肯定是沒得比,十萬兩不少了,畢竟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一番推托無果之后,崇禎皇帝只能眼含熱淚的收下了桂王叔朱常瀛捐的十萬兩銀子,順便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依著唐王朱聿鍵之前的成例,收回了桂王府的封地,該分給百姓們去種的就分給百姓們去種,該收回到皇莊的就收回到皇莊。

    至于桂王府封地上的百姓,愿意跟著桂王去新明島的就跟著去,不愿意跟著去的就繼續留在大明種地讀書當兵納稅。

    桂王朱常瀛為了自己不用留在大明繼續鬧心,或者說為了不用再繼續留在大明裝孫子,不僅是自己豁出去了砸錢引誘百姓跟著自己去,順便在盤算著大明其他的藩王有誰愿意自己一起去新明島。

    其實不用朱常瀛考慮太久,當宗人府宗人令朱常浩和左右宗正朱常潤、朱恭枵知道了朱常瀛在為了什么事情頭疼之后,就一起找上了門來。

    一開始被崇禎皇帝抓來當這個宗令宗正的時候,朱常浩、朱常潤和朱恭枵的心里還挺高興。

    本來么,宗人府是皇室宗親自己家的事兒,不用諸王而由禮部代管算怎么回事兒?

    崇禎皇帝把三人詔進京中,這不正是崇禎皇帝重視宗親的表現?

    至于說引發三人進京的引子朱常洵,那就是一個作死的傻逼而已,不要在意。

    原本事情的發展和三人預想的也差不太多——最起碼這宗親里面,自己三人說話的份量可真是響當當。

    當初朱聿鍵移封海外的時候,大明朝上上下下的藩王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嘲笑朱聿鍵和朱倬纮,還有朱存樞三個笨蛋。

    移封海外,說的好聽。

    雖然說名義上是實打實的一國之主,開國初期可能也確實如此,可是實際上呢?

    太尉和丞相這兩個關鍵性的職位被朱聿鍵那個混賬東西給賣了,必須由大明國內指定。

    如此一來,就算是一個實權的王爺,在對大明恭敬的時候可能還沒什么,一旦有了二心,那就只能呵呵了。

    更不要提出海之后還需要真刀真槍的去跟土人玩命,搶地盤。

    刀槍這玩意是長眼的?漢高祖劉邦那么牛逼的人物不照樣受傷之后掛了?

    合著你朱聿鍵就比漢高祖還要強一些不成?

    這種冷嘲熱諷,在朱存樞出海之前掛掉的時候達到了巔峰。

    明著說,肯定是沒有人敢說的,把鍋甩到崇禎皇帝的身上去,同樣也沒有人敢。

    但是把火力集中到朱聿鍵他們三個渣渣的身上就毫無壓力了。

    諸如“出師未捷身先死”、“沒有那個命就享不了那個福”這一類的謠言早就喧囂塵上了。

    但是,當鄭芝龍的艦隊回來之后,一切的一切就變了。

    海外不光發現了大島,而且不比大明小多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宜君县| 达孜县| 罗田县| 宣武区| 西乌珠穆沁旗| 庄河市| 修文县| 南郑县| 瑞安市| 东丽区| 湖南省| 陆良县| 岚皋县| 红桥区| 日土县| 安龙县| 汉阴县| 保德县| 兰溪市| 松溪县| 德昌县| 彝良县| 竹北市| 绥滨县| 林西县| 汉阴县| 舒城县| 吉木萨尔县| 阿瓦提县| 正定县| 金堂县| 新宁县| 九江县| 大荔县| 龙江县| 昌乐县| 如皋市| 稷山县| 石门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