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光想著把漢人泥堪都殺光了也是不成的,畢竟還有一些是不能殺的。 比如說已經入了旗的,成了漢軍旗的那些,還有像范文程一類的家人,還有歸來的諸生,那都是不能直接殺了了事的。 畢竟這些人都殺光了,可就沒有人給自己謀劃了不是? 最讓黃臺吉感覺無奈的是,遼東之地現在對于大金國來說,基本上就是一個雞肋之地。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果一定硬要說有什么好處,大概也就是遼東的地盤夠大夠好,比奴爾干都司雖然小,可是這地上種出來的東西總是要多一些,去大明和朝鮮搶什么東西也方便一些。 不過,讓黃臺吉松了一口氣的是,隨著人越來越不好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了遼東,轉而向著奴爾干都司方向去了。 至于奴爾干都司那邊會被抓成什么鳥樣兒,黃臺吉并不關心,反正那邊也沒有多少人是真正死忠于自己的,無所謂。 隨著大明的勛貴子弟和百姓子弟們在遼東已經抓無可抓捕無可捕,無奈的北上奴爾干都司之后,朝鮮派過來的新附義軍也選擇了回歸朝鮮。 畢竟大明爸爸說了,保持住現在對建奴的圍困之勢就行了,不是打算直接一波流懟死建奴,新附義軍留在這里的意義不是很大。 各方勢力的散去,讓遼東一時之間顯得空了起來,奴爾干都司又熱鬧了起來。 跟黃臺吉一樣,洪承疇也算是松了一口氣——隨著越來越多的建奴和被抓了的漢人百姓送回來,鐵路的修建速度又開始大大的加快了。 當然,再多的人,洪承疇也不嫌多,畢竟苦力這東西還是越多越好,尤其是死的速度比較快的時候。 每天死上幾十個算是慢的了,偶爾遇到一些操蛋的地形,或者山脈的時候,死上幾百上千甚至于上萬個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補充的速度比死的速度都沒強哪兒去,怎么可能會有人嫌苦力多。 崇禎皇帝同樣表示無所謂,除了國庫里的銀子花起來跟流水一般讓人心疼以外,剩下的都還不錯。 最起碼死的都是外族,百姓們表示既然不是自己去死,而自己還有工錢可拿,那皇帝陛下愿意修鐵路就修唄。 最好是再把長城也修一遍,運河也重新疏通一遍,只要有工錢可以拿就好。 實在沒活兒可干的話,要不要順便把您老人家的寢陵一起修嘍?畢竟其他的皇帝一登基就開始忙活這事兒,您老人家就不一起研究一下? 對此,崇禎皇帝只能是呵呵冷笑兩聲,然后再暗罵上幾句麻賣批。 修寢陵這事兒吧,基本上所有的皇帝在登基之后都會開始忙活,但是崇禎皇帝卻從來沒想過這事兒。 從天啟七年登基到現在,崇禎皇帝幾乎是沒有哪一年不為了銀子發愁的,也就是崇禎三年四年的時候開始收了商稅,這日子才好過一點兒。 之前可是連內帑里邊兒都沒有多少錢,修寢陵? 算了吧,萬一哪天玩脫了,估計直接就掛樹上去了,這陵修不修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兒。 所以崇禎皇帝從來就沒有打算過修寢陵的事兒。 不過真要是給自己修寢陵,崇禎皇帝也沒打算把自己的寢陵跟其他的大明皇帝們修在一塊兒。 首先,自己是個冒牌貨,其實,修到西邊去最好,只要自己的陵墓在西邊兒,后世不管哪個孫子敗家,敗家到什么地步,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寢陵給扔掉。 隨著遼東那邊漸漸的入了冬天,不管是勛貴家的子弟還是尋常百姓家的子弟,都開始帶著大量的銀子還家。 還有就是帶著很多的骨灰——整個崇禎四年的年尾,大明處處有人戴孝,都是為了銀子而死在遼東的。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操刀子砍人的同時也很有可能會被別人給砍死。 但是民間沒有誰怨恨崇禎皇帝,連一句抱怨的聲音都沒有,甚至于讓崇禎皇帝自己都不敢相信。 直到錦衣衛的消息傳回來,才讓崇禎皇帝確認了確實如此,根本就沒有百姓恨自己一分一毫。 那些純樸的百姓根本就沒有想著是崇禎皇帝的原因才導致了自己家的男人或者娃子死在了遼東,而是認為是他們太貪,所以才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