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撤到了沈陽城外的崇禎皇帝依然很關心城里的情況,比如那個有名的布木布泰,還有傳說中把黃臺吉給迷的找不著北的海蘭珠。 讓崇禎皇帝失望遺憾的是,為了替阿敏和莽古爾泰這兩條現在還比較重要的狗打一些掩護,所以對于沈陽城里的貝勒府基本上就沒怎么殺,也沒怎么禍害。 畢竟其他人家的都死光了,剩下阿敏和莽古爾泰的家人怎么向黃臺吉交代?這不就把自己養在沈陽的兩條好狗給廢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崇禎皇帝無比失望的發現,到了最后居然沒有找到布木布泰和海蘭珠,對于傳說中的福臨也沒能見到面。 崇禎皇帝表示很失望,很遺憾,并且表示下次再來沈陽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見識見識。 再然后崇禎皇帝就表示對于眼前這個被人從建奴的屠刀下面救下來的父子兩個很感興趣。 年長的那個一看就是個典型的讀書人,平時嘴炮那是比誰都厲害,現在兩條腿都在不斷的打顫,沒什么好在意的。 年幼的那個則是十歲上下的年紀,卻顯得頗為鎮定,倒是讓人心生佩服。 畢竟不是誰都能在幾萬大軍,而且是剛剛殺完人放完火的幾萬大軍,還是皇帝親自率領的大軍之前保持住鎮定的。 但是這不是關鍵,大明朝萬萬百姓,里面有幾個出彩的很正常。 就像是后世有人說過,給中國的孩子每人一架鋼琴,莫扎特貝多芬算個毛線。 對于這種論斷,崇禎皇帝表示十分贊同——萬萬人里邊出那么幾個天才不是很正常的事兒? 如果說崇禎皇帝因為一個小孩子的表現比較獨特就會特別關注,那他這個皇帝也別干了,專門研究孩子去吧——大明朝十歲就能作詩或者操刀子砍人的天才兒童有的是。 崇禎皇帝感興趣的是這一對明顯是漢人打扮,而且腦袋后面沒頂著老鼠尾巴的父子是怎么在沈陽城里的?他們是誰?來干什么?為什么不用剃發? 這才是崇禎皇帝關心的問題。 而身為一個皇帝,如果因為自己感興趣就要去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那崇禎皇帝也別干別的事兒了。 更何況,崇禎皇帝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敢不回答許顯純問的問題——在許顯純代表著自己的時候,哪怕是藩王們,甚至于皇子,也沒有誰敢無視許顯純。 然后崇禎皇帝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父子兩人姓姚,浙江會稽人,父親叫姚子誠,兒子則是叫姚啟圣。這一次是帶著兒子到遼東來看看,學習下生意是怎么做的。 嘖嘖,難怪后世說有錢人的孩子都是贏在起跑線上的,瞧瞧人家這對父子,十歲就接觸這么大的場面,以后出息能小了? 當然,忍不住心中暗贊的崇禎皇帝對于姚啟圣這個名字很熟悉,甚至于比自己在紫禁城到底有幾個老婆都熟悉。 后世有部歌頌麻子的電視劇,不僅無恥的搶了寫給鄭成功的那首《向天再借五百年》,還把玩文字獄特別溜,搞出了糠稀盛的麻子哥給刻畫成了千古明君。 當然,對于這種跪舔不要臉的行為,崇禎皇帝表示理解,畢竟X在XXX嘛,畢竟要講究個民族團結嘛。 可是里面這個姚啟圣,那可是一手玩出了遷界禁海的狠人——跟大明朝的禁海不一樣的遷界禁海。 大明朝禁海,禁的是海貿,至于說你老百姓住在海邊下海打漁甚至于跟那些個海盜們眉來眼去的,基本上是沒有人管的。 但是螨清的遷界禁海它不一樣啊,五十里內不許有人居住,原有房屋一概焚毀,否則就按通匪處理。 后來私下里跟鄭家來往的人還是那么多,這五十里的禁海里基本上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姚啟圣覺得沒有什么事兒是內遷五十里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內遷五十里——所以前后禁海令的內遷一共是一百里。 但是這么一來,老百姓不愿意。 別管老子是不是要打魚為生,可是生在這兒長在這兒,你他娘的不讓老子在這兒活下去,更不讓老子死在這兒?這能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