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沒有人知道崇禎皇帝最真實的想法。 其次就是空出一些官位出來。 一年一次的科舉帶來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讀書人有點兒多,而且這些混賬東西們沒有多少愿意去皇家學院跟著墨家一起玩什么奇技淫巧。 總之,科舉的人數多了以后,除了讓鐵道部以外的七部的人手壓力大為減輕,重新抬起頭來的法家人數開始增多,剩下的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 畢竟等著當官的人數更多了——殺掉一批貪起來沒個逼數的官員,就能空出一批官位,然后七部里面已經攢足了經驗值的官員們就可以外放了。 至于七部表示這些人已經用的挺順手,不想再從頭開始培養新人的要求,崇禎皇帝自動過濾然后無視了。 關朕屁事? 要不是因為洪承疇主管著的鐵道部現在要給朕滿天下的修建鐵路,朕連鐵道部里行走的那些個官員們都不會放過。 畢竟一個地方待的時間長了,大家又都是熟人,山頭主意要冒頭的話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還是拆分了好。 隨著吏部一道道人事變動的政令發出,一個個貪起來沒頭的官員們也開始落馬——比如某縣縣令要被拿下,通常都是新縣令和錦衣衛一起到場。 抓人的同時還有人接手政務,不至于出現空檔期,多完美的事兒? 至于說給大明的讀書人們找找樂子,則是出于崇禎皇帝自己的惡趣味了——大概相當于前世小學六年級左右的數學題被崇禎皇帝搞了出來。 當然,也有可能是初一初二的數學題,畢竟穿越這么長時間了,到底是幾年級的題都記不清楚了。 反正不穿越也記不清楚。 至于讀書人們有多蛋疼,崇禎皇帝表示不關心,只要朕開心了就好,你們有什么不開心的,可以說出來讓朕開心一下? 因為科舉的一切最終解釋權歸崇禎皇帝這個最后一任得到孔圣人之后承認的儒學大宗師所有,所以想要出什么題,怎么玩,完全就是崇禎皇帝自己說了算。 畢竟這世上還有第二個儒學大宗師么? 可以預見的是,崇禎九年的恩科,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折在數學這一科上——而基礎的數學計算現在已經被加入到了所有的考試當中。 也就是說,不管是考八股文章的進士科,還是玩弄法律的明律科,或者是以后會跟著墨家混的格物科,數學已經是必考的了。 更不用說原本就是研究數學的明算科了。 當然,現在崇禎皇帝怎么玩無所謂,畢竟是全國上下一張卷,不會出現各地錄取分數不一樣之類的情況,更不要提什么加分政策了。 至于說會不會有什么人表示不滿,比如說東林黨的老巢東南那邊會不會覺得自己這些人吃虧了,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人覺得自己不如東南那邊會讀書了,崇禎皇帝表示自己手里有刀,不在乎。 教材都是一樣兒的,教書先生也基本上都是一樣兒的,考試的題目更是一樣兒的,要是這樣兒還敢喊著不公平,那就別玩了。 本來自己鬧心也絕不可能讓別人好過的原則,崇禎皇帝伸手拂了拂落在羊皮大氅上面的雪花之后,就帶著手下的一眾保鏢往皇家學院而去。 皇家學院里有個好人啊,那個來自于法蘭西的金尼閣先生跟已經半退隱狀態的徐光啟,加上生力軍宋應星等人翻譯出來的物理和幾何等書基本上已經成形了。 這就意味著,大明的讀書人要學習更多的東西了——崇禎皇帝無比期盼著哪一天能夠看到什么黃岡秘卷三年模擬一類的好東西出現在大明。 畢竟自己受過的苦,看著別人再受一遍,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當然,這些不是關鍵,關鍵是徐光啟的身體也確實撐不住了,已經正式上了折子要求告老還鄉了。 崇禎皇帝雖然良心不太多,可是對于這種大拿級別的大佬還是心存一定敬意的。 畢竟徐光啟和宋應星在后世的名聲都不錯,在自己的手底下做事也是勤勤懇懇。 尤其是徐光啟,那是和墨家的當代鉅子墨鏵一起搗鼓出了蒸汽機的大牛人。 這種大拿要退休,想要回去養老,對于崇禎皇帝不異于失去了一個大大的人才——如果不是時代所限,徐光啟應該能弄出蘑菇蛋這種好東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