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2/3)頁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么操蛋。
錦衣衛拿著以文為單位的寶鈔去消費,商戶們沒有誰膽子上長毛了敢拒收。
而且收下這些寶鈔還可以拿來交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正好還省了火耗。
但是超出了這些費用的寶鈔該怎么辦?
別說是等著下個月再用,因為錦衣衛的大爺們現在沒有人誰是使用銀子的,已經全部使用寶鈔了,包括宮中采買太監也是如此。
這就意味著每家商戶收到的寶鈔會遠多于需要繳的稅或者其他費用。
本著不想把風險砸到自己手里的原則,很多人就試著拿著寶鈔去兌換成銀子,哪怕是損失一些銅板也在所不惜。
原本以為很麻煩的事情到了所謂的銀行網點之后卻是很容易的就兌換了,根本就沒有想象中的刁難,也沒有想象中的麻煩。
如此一來,有些膽子大的就敢在自己手里多握著一些寶鈔,然后市面上的寶鈔漸漸的又有不夠用的趨勢。
但是沒有什么卵用,根本就不懂經濟學的崇禎皇帝雖然說見識上比他哥那個木匠要多一些,可是論到寶鈔這玩意,還真不一定比木匠強。
膽子不夠大的崇禎皇帝干脆決定國庫和內帑有多少銀子就發多少的寶鈔,面值混雜著來,就算是郭允厚多次表示寶鈔可以再增發一點兒也絕不多發。
后果就是民間的寶鈔始終處于一種差不多,但是總顯得不夠用的局面。
因為寶鈔的事兒,南直隸的一眾大佬們頭一次無比蛋疼的上書崇禎皇帝,要求南北一視同仁,不能可著北方優先。
正德之前朝廷發行出來的那些寶鈔大概,也許,差不多是等同于廢紙的,但是崇禎朝的還一樣么?
明顯不一樣啊,首先就是朝廷這邊是把寶鈔當成真金白銀來對待,民間對于寶鈔的信心自然會多一些。
而商業盛行的南方,尤其是南直隸和松江府那些個地方,對于這種事情的嗅覺更是靈敏。
然后南方的商人們就感覺委屈。
南方是不是大明的南方?我們這些人是不是皇帝的子民?
憑什么寶鈔先在京城發行,南方沒有?南直隸莫非不是大明的京城?
只要你朝廷認可這玩意,你不發個幾萬萬兩出來,就那么幾千兩是惡心誰呢?
憑什么這種好處都讓京城的人占了?
南方的大商戶們比起北方的商戶們更會玩,干脆把對于寶鈔的需求傳達到了南直隸的戶部和內閣。
總之就是一句話,南方是大明的南方,寶鈔這種方便的東西不能光讓北方佬們占便宜!
對于南方的反應,崇禎皇帝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些孫子們想要玩假鈔!
但是轉念一想,崇禎皇帝又覺得不對勁。
如果說早先的話,這些混帳東西可能還有那個膽子,現在說他們有那個膽子,就純屬于搞笑了。
就像是南北榜案一樣,那是朱元璋籠絡北方仕人玩出來的手段,如果最開始跳的是南方士子你試試結果會如何?
最近的典型就是東林黨和復社。
在遼東未平之前,江南之地還有不少人在暗中替東林黨和復社招魂。
等到遼東徹底平定下來,又在江南強遷了十萬戶百姓去遼東之后,江南還有誰替東林黨和復社招魂?
現在還不是大贊皇帝英明,再把東林黨和復社給徹底踩到泥里唾罵兩句?
當然,順便替自己家弄幾個去遼東的名額就更好了——遼東發小妾這種好事兒必須得摻合一下。
更何況遼東的人多了之后,這買賣就可以在遼東做起來,等于替自己家又找了一個財源不是?
至于說遼東到江南太遠,那就呵呵了。
走陸路確實夠遠,先從江南到天津衛再到山海關,還要過了廣寧衛然后才能到海州衛,然后才能到遼東。
但是有海路!從松江府也好,還是從福建或者浙江也好,可都是能直接到南四衛的,就算是補給,中間還有登萊衛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富川|
宜阳县|
棋牌|
故城县|
大兴区|
华亭县|
邳州市|
漾濞|
固镇县|
天等县|
许昌市|
阜阳市|
昌黎县|
辰溪县|
疏附县|
澄迈县|
金门县|
定边县|
左权县|
应城市|
阳泉市|
定南县|
南溪县|
杭锦后旗|
鲜城|
香港
|
酉阳|
会泽县|
博野县|
江门市|
扬中市|
沭阳县|
秭归县|
阳信县|
大化|
乌海市|
沐川县|
丰台区|
二连浩特市|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