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九十二章 祖制是個好東西-《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2/3)頁

    拿錢的都沒有戶籍,本官都不拿他當人看,你們這些沒有戶籍的還想要跟大明百姓一樣的待遇?

    醒醒,別做夢了!

    這些沒有戶籍的人沒有官府撐腰,在那些黑了心的工坊和地主手里能得到什么樣兒的待遇,似乎很簡單就能想象到了吧?

    甚至于,崇禎皇帝在號召百姓們移民去呂宋和爪哇等地的時候,這些隱戶逃戶想要去呂宋都不行,因為官府不承認!

    可是大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口處于這種狀態!

    這么多的人口不搞清楚了,崇禎皇帝覺得自己心里不痛快,而且很多計劃根本就沒辦法實施下去。

    聽崇禎皇帝和郭允厚有些三言兩語就能把人口普查這事兒給定下來的意思,溫體仁當下便躬身道:“啟奏陛下,清查人口,歷代皆有,然則我大明自有國情在此,自然與歷代所不同。

    我大明戶籍之制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以辯貴賤、正名分,使之代代相傳。

    如今陛下清查人口,若無甚改變,隱戶一樣還是隱戶,逃戶一樣還是逃戶,豈不有違陛下之初心?”

    崇禎皇帝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洪武十一年后開始編制戶籍冊子,因為送往戶部的冊子用的是黃色封皮,所以又被稱為黃冊——自從有這玩意開始,就每隔十年大造一次,也就是由各地方官府統計,然后送往戶部,最后存于南京后湖。

    事實上,早在正德年間,黃冊制度已經出現大量的欺瞞丁戶、賦役不均的現象。

    為此,萬歷九年施行一條鞭法,將以人丁作為征稅依據改為以田畝為征稅依據。

    一條鞭法盡管增加了田賦,卻使得人丁問題不再成為官府關注對象,農民獲得了較多的人身自由,造成人口統計越來越難。

    雖然說后來一條鞭法被廢,但是這人口統計反正是越來越難了。

    尤其是到了崇禎年間,有戶籍的寶貝的跟什么似的,沒有戶籍的想要上個戶籍簡直難如登天。

    崇禎皇帝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其實,朕有意給逃戶、隱戶都上籍,另外也有意把戶籍制給廢除,比如不再區分官紳戶、民戶、軍戶、匠戶、灶戶等。”

    事實上,大明的戶籍制度很操蛋。

    在大明開國時所定下的戶籍制度中,就包括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農戶、儒、醫、陰陽)、軍戶(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匠戶(廚師、裁縫、馬船)、灶戶(鹽戶)、商戶、儒戶、驛戶等。

    除了上述人口外,還有宗室人口、蔭蔽人口、少數民族人口。隨著工商業的發達,市籍也被納入其中。

    問題是,以后出現了賣保險的,是不是得弄個保險戶?出了程序猿可怎么辦?

    按照PHP、JAVA、C++來分戶?

    別扯蛋了,明顯就是不現實的事兒!

    而且憑什么當兵的就世代都得當兵?憑什么工匠的后代就只能當工匠?老子想讀書了行不行?老子想從軍了行不行?

    溫體仁自然也明白崇禎皇帝的意思,沉吟了半晌后才開口道:“陛下,先不說改變戶籍制度有違祖制,就是百姓們一時半會兒的也不易接受?”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那就慢慢接受。”

    祖制是個好東西,比如某些人只能穿豬皮靴子就是祖制,必須要嚴格執行,再比如貪污六十兩要剝皮實草同樣是祖制,也要嚴格執行。

    但是有的時候,祖制是最坑人的東西——比如現在,崇禎皇帝想要讓所有的戶籍全部變為民籍,民籍里面也不分什么農戶、儒、醫、陰陽之類的,祖制就成了一個大障礙。

    當然,對于其他的皇帝來說是個大障礙,對于崇禎皇帝來說其實也就是那么回事兒——朕承天受命,口含天憲,言出而法隨,想要改變一下還不行了?

    就問誰贊成?誰反對?

    至于說百姓不能接受的問題,從元開始到大明,再到崇禎年間,戶籍制度這么多的壞處不也接受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石屏县| 云龙县| 平南县| 繁昌县| 三原县| 横山县| 黄龙县| 玛沁县| 台北市| 苏州市| 克东县| 永修县| 靖安县| 焦作市| 霍邱县| 盘锦市| 北宁市| 林口县| 侯马市| 文化| 六盘水市| 武陟县| 资兴市| 泗阳县| 平塘县| 浑源县| 兴业县| 凌源市| 南澳县| 三明市| 陇川县| 盐池县| 邓州市| 榆社县| 马龙县| 溧水县| 梨树县| 格尔木市| 濮阳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