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遼東的游牧部落,比如錫伯八部,再加上朝鮮,琉球,還有土默特等部,這人數絕對不在少數,全部加在一起,估計弄出個幾千來萬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但是這么多的人,不加以稀釋,還是讓他們保持原樣,那跟原來有什么區別? 到時候生出亂子來算誰的?難道還要再一次出動大軍前去平叛? 與其這樣兒,倒不如把這些人一點點的打散,按照幾十個大明百姓加上一兩個歸化的百姓,都遷移出去守邊。 就像后世的四大鐵一樣,這些被遷移了的歸化百姓跟原有的大明百姓一起守邊,怎么著也算是有一起扛過槍的交情了,再加上一代代的婚姻融合,這些人徹底的變成大明百姓也就指日可待了。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比例問題。 一毫升的鶴頂紅摻入十公斤的水,估計也就是能讓人稍微有些肚子疼而已。 如果十公斤的水摻入了一百毫升的鶴頂紅呢?會不會致人死亡? 沒有誰敢打這個包票,所以就必須要保證足夠多的大明百姓里面摻入足夠少的歸化百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至于說什么按照民族來劃分,每個人該是什么民族就在戶籍冊子上寫上什么民族? 不好意思,您是不是不拿俺們當大明百姓看待?既然這樣兒,咱們不跟大明一條心,似乎也可以理解? 所以,當朱聿鍵向崇禎皇帝提出來再遷移一些百姓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把心思打到了這上面——先一點點的來嘛。 朱聿鍵則是感覺很無所謂。 自己要的是什么?是人,大量的人,只有人多了,大明開發新明島的速度才能加快,新明島上的那么多好東西才能弄回來,成為大明的東西。 當然,大明得到的好處越多,自己這個藩王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一榮俱榮的關系,朱聿鍵拎得清。 斟酌了一番后,朱聿鍵才躬身道:“啟奏陛下,若是遷移遼東諸部和朝鮮、琉球等民,臣以為不宜過多,否則易生禍亂?” 崇禎皇帝呵呵笑道:“這個自然,朕的打算便是二十個大明百姓搭配一個朝鮮、琉球等民的比例遷例,而且還有好處給他們。” 朱聿鍵感覺自己可能精神上面已經有些不正常了——每次聽到崇禎皇帝說咱們是一家人或者說朕有好處要給人的時候,自己的心里都有些打顫。 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想不通的朱聿鍵干脆不再想,和沒有什么存在感的朱倬纮、朱存機一起陪著崇禎皇帝吃了頓飯之后便老老實實的出宮去了。 崇禎皇帝則是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那幅巨大無比的地圖。 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絕對不是什么天災,更不是什么人禍,也不是什么外敵,而是人口不夠用,藩王不夠用。 天災再可怕,這種避免不了的事兒也可以盡人力去彌補,其實問題真沒有多大。 比如糧食,大明的糧食不夠吃,崇禎皇帝可以買,可以搶,總之辦法多的是。 比如人禍,大明的百姓們能吃上飯,哪怕是能維持一家老小的溫飽,就不會有人想著去造反。 剩下的某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造反的家伙們,根本就用不著在乎——真當大明幾百萬的衛所士卒是擺出來好看的? 至于說外敵,韃靼人和建奴,還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會用眼淚告訴你,什么叫與大明為敵的下場。 所以,到了眼下這個地步,最大的問題就僅剩下了人不夠用的問題。 等了好幾天之后,崇禎皇帝才等到了匆匆進宮的郭允厚。 在行完覲見之禮后,郭允厚便直接躬身道:“啟奏陛下,京城的黃冊已經造好,其他地區的也陸續在造?!?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道:“結果怎么樣?” 其實郭允厚不說,崇禎皇帝也知道結果是個什么鳥樣兒——真是要個很不錯的結果,郭允厚不至于這個時候匆匆忙忙的跑到宮里來未見自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