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鐵路這玩意好啊,不管是運人還是運貨,或者是運兵,都比騎馬來得要快——鐵路本身就能運送戰(zhàn)馬,連坦克都能運! 當然,崇禎皇帝穿越的方式有點兒莫名其妙的,到現(xiàn)在也沒弄明白自己為什么會穿越,到底是怎么穿越的,也就沒來得及去弄個軍火庫和智腦一類的好玩意過來。 除了滿腦子的穿越者培訓基地的那些不完全瞎扯版本的教程之外,剩下的什么都沒有。 所以,坦克沒有,噠噠噠冒藍火的加特林也沒有,連他娘的靠譜一些的歷史知識都沒有。 但是,崇禎皇帝再怎么小白,也知道鐵路這玩意的作用啊——后世的天朝不就總說什么三橫三縱大動脈? 每年不總有那么兩個時間段,能在火車上看到來來回回的兵哥哥們? 偶爾,還能看到那些揚著炮管的坦克一類的好東西,甚至于偶爾還能看到些大殺器…… 如果說鐵路不是好東西,后世為什么會提速提速再提速,都一直提到三百公里每小時的高鐵出現(xiàn)還在琢磨著提速? 眼下的大明雖然沒有那些坦克和大殺器,但是大明有騎兵,有戰(zhàn)馬,而且這些東西和糧草都可以通過鐵路來轉運,這就很關鍵了! 騎兵就是這個時代的重型坦克! 至于運人,大明跟后世不一樣。 后世雖然也搞什么戶籍,也搞什么暫住證一類的玩意,但是你只要拿著種花家的身份證,除了港澳臺之外,中華大地任何一個省市還不是隨便去? 大明不行,就算是有大明的戶籍也不行——還得有路引。 路引這玩意比暫住證和護照一類的玩意還兇殘——沒有路引,任憑你再怎么牛逼的人物也走不出自己所在的州府。 當然,讀書人除外,因為讀書嘛,需要游學,需要外出裝逼,自然就不能被路引這東西給束縛住了。 除了不需要路引之外,大明的讀書人甚至于還可以佩帶刀劍出門——換個平頭百姓試試? 當然,崇禎皇帝現(xiàn)在沒有廢掉路引制度的打算,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現(xiàn)后世春運時的那種盛景。 就依著現(xiàn)在的大明國情,能夠乘坐火車的,只能是那些不差錢還能拿到路引的商人,剩下的也就是官府和軍方這一文一武兩個系統(tǒng)里的人了,還有那些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 而隨著時間的一點點向前推進,崇禎皇帝重新搞起來的社學肯定也會越來越好,然后讀書人也就會越來越多,能夠拿到秀才功名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甚至于以后舉人都會變得不值錢起來。 從這些人身上開始試點客運業(yè)務,貌似沒毛病? 洪承疇顯然也明白這一點,當下便躬身道:“微臣會與諸位同僚商議此事,然后再呈報陛下。”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又接著道:“另外,洪愛卿覺得征召一些大明的百姓來修筑鐵路如何?” 臥槽!皇帝瘋了! 洪承疇的第一反應就是崇禎皇帝又開始抽瘋了。 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蠻子在修鐵路,您老人家還不滿意,還打算征召百姓來修鐵路? 這條鐵路上死了多少蠻子,陛下您心里真的沒點兒數(shù)?是不是微臣在一個月內把這四十萬的韃靼蠻子們都給累死,您老人家才能明白過來? 還是說您老人家想向楊二陛下學習學習?您就不怕鐵路修到揚州的時候您也掛在那里? 可以預見,崇禎皇帝真要是打算向楊二陛下修運河一樣玩命的消耗民力,就算他在民間有再好的名聲也經不起這么消耗! 到時候就等著天下大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起吧! 尤其是崇禎十二年以前,哪一年沒打仗?哪一年沒天災?自己的國家什么情況你心里還沒點兒數(shù)? 斟酌了一番后,洪承疇才躬身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天災剛剛有些減少,民間也在休養(yǎng)生息,此時征召百姓,只怕不太適合吧?” 崇禎皇帝則是好奇的道:“怎么不適合了?朕沒打算白白征召百姓,而是聽憑百姓自愿,讓他們在農閑之時可以修筑鐵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