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給大明帶來的影響很多,尤其是軍事方面的,比如說現在的軍方總是有事兒沒事兒的就琢磨著是不是有哪個蠻子不乖了,需要教訓一番才會乖。 當然,大家都是為了傳播圣人教化還有皇帝的威嚴,至于軍功神馬的都是浮云一樣,不要在意那么多的細節(jié)嘛。 除了軍方,受崇禎皇帝影響最大的就是民間,其次就是朝堂。 崇禎皇帝早早就通過遷民實邊的事兒發(fā)現,自己成功的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慣壞了原本溫順老實的大明百姓。 膽子大了的大明百姓現在不怕官府,或者說不擔心官府會不管自己,尤其是在跟蠻子們有沖突的情況下,無理都敢橫三分。 然而大明的官府在崇禎皇帝一次又一次的調教之下,也變得乖巧了許多——別管有理沒理,向著自己家的百姓肯定沒錯! 蠻子們還是算了吧,有錢也是臭的,看不上眼——錦衣衛(wèi)和東廠的那些混帳平時最關注的就是有沒有這樣兒的問題。 貪些小錢什么的肯定沒問題,已經有無數個先輩用他們的人皮證明了一件事兒——禍害百姓和向著蠻子的罪過,基本上是相等的,都會被廠衛(wèi)給報上去。 至于那些官聲不錯卻撈的盆滿缽滿的,就很少有人去管,廠衛(wèi)也跟瞎了一樣。 除了百姓們被慣壞了以外,朝堂上的許多大佬也跟著崇禎皇帝學了一身的壞毛病。 比如喜歡找人談話。 明明讓吏部侍郎們出動就能辦好的事兒,房壯麗突然間就打算學習一下崇禎皇帝,把這三百個進士科的進士們找來談話。 明律、明算、格物這三科的就算了,跟進士科的不同,這些家伙早早的就已經內定好了去向和路子。 要說新科狀元孫世瑞心中沒有一點兒對于自己父親怨言,那純屬就是扯蛋——堂堂兵部左侍郎的長子,一路科舉上來竟然沒有得到一星半點兒的照拂,完全憑借自己的本事? 這種事兒就實打實的發(fā)生在了自己的身上,孫世瑞要說是心中一點兒的怨言都沒有,那才是笑話。 但是再怎么有怨言也沒有什么鳥用,自己的親爹什么個樣子,自己心里還能不清楚么——就算是自己求到了他老人家的頭上,除了一頓家法之外,剩下的什么也得不到! 哪怕吏部尚書房壯麗與他老人家的私交極好,自己向來是世叔稱呼著也沒有毛用!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世瑞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吏部的大堂。 大堂中很安靜,滿頭頭發(fā)已經沒剩下幾根黑色的吏部尚書房壯麗正坐在案幾后面飲著茶水,不遠處一個書記官不知道在記著些什么,手里的筆一直就沒有停下。 略微定了定神,又大概的回憶了一番,感覺自己身上已經挑不出什么毛病后,孫世瑞才大步走到了大堂中間,向著房壯麗躬身行禮。 房壯麗呵呵輕笑了一聲,放下了手中的茶壺后才望向了孫世瑞,笑瞇瞇的指了指旁邊的一把椅子道:“坐下說。老夫與你父親同朝為官,如今你也與我等同朝為官,大可不用緊張,就當閑時敘話了。” 出乎于房壯麗的預料,孫世瑞向著房壯麗又行了一禮后拱手道:“啟稟大人,學生愿意大人先論公事,后敘私誼!” 聽著孫世瑞斬釘截鐵的話,房壯麗撫著胡須的手微微一頓,臉上笑瞇瞇的神情卻是未變,輕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論公事,私誼一會再談便是。” 等孫世瑞復又行了一禮后,房壯麗才笑著道:“你現在已經不再是學生了,應該自稱為下官,這些官場的規(guī)矩,千萬不要忘了。” 頓了頓,房壯麗又接著道:“賢侄身為崇禎十三年的新科狀元,老夫倒是想問問你的看法。 其一,你可以先在吏部行走半年的時間,然后擇一地外放為縣令,一步步的再升上來。 其二便是直接進入翰林院,做一個清貴學士,得見天子的機會倒也頗多,未必不可青云直上。 不知道賢侄自己的想法是怎么樣的?” 只要不是個傻子,肯定就能聽明白房壯麗話里面的意思——優(yōu)先選擇外放為縣令才是上上之選! 因為據房壯麗從崇禎皇帝那里得到的消息,加上自己對于崇禎皇帝心意的揣摩,很輕易的就能得出一個結論——不是一步步從基層升上來的,沒希望入閣! 而自己與兵部左侍郎的關系極好,自然要多多替老友的兒子考慮一些。 也正是因為如此,房壯麗才稍稍的點撥了一下孫世瑞。 然而孫世瑞似乎并不領情,斟酌了半晌后,孫世瑞便躬身道:“啟稟大人,下官不愿外放,亦不愿入翰林院中皓首窮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