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能讓自己的想法早點兒實現,他隆做出了一個讓暹羅等周邊的國家目瞪口呆的舉動——全面收縮兵力,甚至于將蘭那泰地區讓了回去。 當然,他隆也不至于傻到直接就全面放棄了蘭那泰,而是退出了一部分的地盤,保持著重兵威懾的態勢,以保證隨時可以卷土而來。 至于暹羅朝堂上上下下,能見到他隆退兵的舉動就已經燒高香了,哪里還敢再陳兵蘭那泰? 萬一刺激到他隆,再一次大舉興兵來犯該怎么辦? 到時候是不是得找大明爸爸出手鎮壓? 上一次主動尋找大明爸爸出手鎮壓的有兩家,一家叫朝鮮,另一家叫琉球。 現在一個成了朝鮮布政使司,另一個成了琉球布政使司,兩家的國主都跑到了大明的京師,掛著個親王的名頭在頤養天年。 這兩家的百姓們倒是一步登天了,起碼現在都掛著大明百姓的身份,平時走路都囂張的不行,尤其是那些在暹羅行商的朝鮮人,一個個的就更不是東西了。 嘴巴里動不動就是我大明天朝如何如何,除了同樣身份的朝鮮人或者更高一些的大明百姓之外,這些人根本就是視暹羅的小吏如無物! 彼其娘之!一些朝鮮的行商就這么囂張,反而不如大明的商人來得謙遜! 至于這兩個“親王”,目前看來倒是一切都正常,問題是,誰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就小樓昨夜又東風…… 畢竟,大明自己的親王都玩了命的跑去海外謀求建國,自己傻了才會主動湊過去! 就算是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就算是大明皇帝愿意這么養著幾個閑散親王,那又能怎么樣? 當個閑散親王跟關起門來當土皇帝能一樣?根本就是兩個概念好不好! 正是基于這種想法,整個大明的南邊那些小國,都打定了主意裝死或者先觀望——看看他隆會得到什么樣的待遇再說。 他隆的心情也很忐忑。 自己這回的操作絕對夠騷,但是也絕對夠險——如果大明的皇帝同意了還好說,不同意的話,那自己就得面臨著周邊這些小國,甚至于包括大明在內的壓力。 但是,漢人有句老話說的好,開弓沒有回頭箭,自己的表單已經到了路上,也沒有什么反悔的余地了。 而且這事兒要是成了,自己和整個緬甸能得到的好處,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前面的朝鮮和琉球確實內附了是沒錯,也確實是兩個閑散的親王沒錯,可是看看朝鮮和琉球的百姓現在是個什么樣子?原先是個什么樣子? 而且這里面還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琉球和朝鮮之所以內附,是因為當時的外部壓力問題,而緬甸沒有這個問題,所以緬甸要求內附,價值比這兩家更高,得到的好處也就更多! 畢竟,漢人還有一句話說的好,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真要是等著大明皇帝把眼光盯向這邊,打又打不過,內附也沒了價值和意義,還不如早早的請求內附,自己和緬甸百姓得到的好處也能最大化。 …… 崇禎皇帝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一句,放眼整個大明乃至于整個世界,估計都找不出來比錦衣衛更牛逼的情報機構了! 他隆王的表章通過正式官方渠道送到緬甸使節的手中時,崇禎皇帝已經帶著溫體仁和朱純臣等文武大臣們討論了好幾回。 因為崇禎皇帝本身也是想不明白。 換成自己在他隆的位置上,根本就不可能上表內附,大不了就魚死網破,內附什么的,不存在的。 可是偏偏他隆王就選擇了內附! 難道說,他隆是真心仰幕大明天朝上國的生活,所以才想著內附? 崇禎皇帝沒想明白,哪怕是使節已經正式通過鴻臚寺遞交了覲見的請求,崇禎皇帝依然有些懵逼。 緬甸使臣錫真在剛剛進入御書房之后,就趕忙趴在地上行禮道:“下國小臣錫真,叩見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則是笑瞇瞇的道:“起來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