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覺得沒什么好斟酌的——既然有人敢死,難道自己還不敢埋了不成? 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天災,而且是類似于地震這種直接就能埋人的天災,剩下的洪水和干旱對于大明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之中那么大。 尤其是陜西、山西那邊鋪開了紅薯的種植以后,再加上土豆這種亦菜亦糧的好東西,大明原本最大的問題——缺糧,基本上就意味著得到了解決。 至于崇禎皇帝為什么還是不斷的從各國收購糧食,那純屬于下意識的坑人行為——把那些辣雞變成農業輸出國和勞動力輸出國,對于大明來說簡直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尤其是當紅薯和土豆這兩種神器一樣的糧食鋪開了之后,同樣多的土地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帶來的影響可不止一星半點兒。 首先影響到的就是糧價。 現在大明的糧價已經掉到了一個令所有地主都想哭甚至于想砍人的程度——連之前書中記載的豐年的價格都到不了! 豐年之時,一石米的價格約合六分銀子,天啟六年以后差不多快到了一兩銀子,崇禎元年的時候一度漲到了一兩三錢。 價格在打著滾的上漲,最先得到好處的就是手里所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然而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帝這個昏君寧肯拿著大量搜刮來的銀子去國外買糧食,也要把米價壓制在一兩銀子以內。 現在就更坑人了,一石米的價格連六錢銀子都賣不上,有些地方干脆已經降到了五錢甚至于四錢! 接著被影響的就是地價。 當糧食不值錢,弄到手里的土地已經沒辦法帶來更多的收益之后,地價也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跳水。 當然,賣地是不可能賣地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反正也賣不出去。 那些該死的泥腿子們現在就租著地種,反正佃租也已經降到了兩三成的樣子,再多,那些苦哈哈寧肯跑到關外去也不租地。 然后就影響到了那些釀酒為生的商人,還有各地的酒樓。 糧食多了怎么辦?敗家皇帝還在不斷的拿銀子從那些藩邦小國購買糧食,大明自己的糧食也一度出現了剩余,常平倉和預備倉都已經奢侈到了兩年一換糧食的程度! 那就拿去喂牲口吧,反正搞死韃靼人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牛羊一類的牲口開始大量流入民間,敞開了喂! 再然后就是拿去釀酒——別管好喝不好喝,反正都能賣出去,總比留著糧食都發霉腐爛子要強吧? 酒多了,牛羊多了,基本上就意味著人口會迎來新一波的爆發,同時也意味著崇禎皇帝能收到的商稅又多了。 崇禎十三年是比較操蛋,雖然極其意外的懟死了韃靼汗,也莫名其妙的把江南給抄了一波,可是鐵路和移民這兩件事情依然把原本還有點兒家底的國庫給掏空了。 至于崇禎皇帝的內帑,有銀子,但是崇禎皇帝并不想動用內帑——萬一遇到點兒什么事情要花銀子而國庫沒有了該怎么辦? 現在就出現這種情況了。 克倫威爾是誰,崇禎皇帝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一個腦袋都被曹變蛟給插在竹桿上的蠻子,朕還要關心他是誰?從哪兒來? 想多了,這種事情是五軍都督府需要操心的,朕這個皇帝只需要研究明白五軍都督府就行了,剩下的用不著太操心。 郭老摳和溫體仁這兩個壞種不就是盯上朕的內帑了么,朕出了這筆銀子就是!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禎皇帝才開口道:“沒有什么孰先孰后的問題,倒不如一并解決了罷。 移民實邊之事原本就已經規劃好,朕也從內帑中撥了五百萬兩銀子給國庫,想必這件事情沒有什么問題了吧?” 溫體仁和郭允厚對視了一眼之后,便一起向著崇禎皇帝躬身行禮,表示銀子能解決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反正原本就計劃好了移民實邊的事情,只是側重點沒有放在韃靼所在的勒石草原而已,現在有了土豆和其他一些耐寒的作物,也不過是把移民的重心放在勒石草原和奴爾干都司那邊而已。 至于剩下的鐵路修建等等的事情,一步步的來就好了,反正之前已經把他們的費用提前撥付了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