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出去砍人,自然不可能跟手下的雙花紅棍們出去砍人一樣。 馬仔什么的能帶多少帶多少,裝備能帶多多帶多多,補給能有多好就多好,總之就是力求把手下的馬仔都武裝到牙齒,然后掄刀子砍人搶地盤。 望著前不見首后不見尾的大軍,崇禎皇帝又一次對后世的辮子戲有了清晰的認知——那些辣雞,哪怕是到了新世紀,也依舊一股小家子氣! 在大軍的后面,還有兩支軍隊跟其他的士卒們不太一樣,看起來總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這兩支軍隊,一支名叫朝鮮衛(wèi),另一支名叫琉球衛(wèi),都是從朝鮮和琉球原本的正規(guī)軍之中抽調(diào)后組成的衛(wèi)所。 然而穿上了大明的戰(zhàn)袍,拿上了大明的裝備,這兩支衛(wèi)所的士卒看起來依舊有些掉鏈子的感覺——實在是崇禎皇帝想不出來其他更好的形容詞了。 互相對比之下,大明的士卒可以用高富帥來形容,這兩個衛(wèi)所的士卒就只能用矮富矬來形容了。 總之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等崇禎皇帝帶著一票馬仔們到了緬甸之后,這種感覺就更明顯了——崇禎皇帝不止特意調(diào)來了朝鮮衛(wèi)和琉球衛(wèi),還特意要求緬甸同樣要抽調(diào)一衛(wèi)的兵力,連暹羅、大越也要各自派出義從軍。 這些被抽調(diào)過來的士卒是不是能打仗,在崇禎皇帝看來并不是太重要,只要不給大軍添亂就足夠了。 但是通過這么一場戰(zhàn)爭,卻能加快對于這些地方的融合速度。 后世不都說了么,人生四大鐵里面就有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贓。 而戰(zhàn)場上操刀子砍人這種事兒,就包含了扛槍和分贓這兩大鐵,可以說是讓這些人最快融入大明的辦法了。 當(dāng)然,朝鮮、琉球還有緬甸的士卒,糧食由大明負擔(dān),緬甸也會負責(zé)一部分,至于那些義從們的補給和糧餉,則是由各自的國家負責(zé)大部分,大明方面好歹意思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等崇禎皇帝帶著馬仔們跑到了緬甸之后,才發(fā)現(xiàn)緬甸這邊的局勢再一次風(fēng)云變幻。 南居益原本的計劃是跟鄭芝龍的南海艦隊兩面夾擊,先把金奈和芒格洛爾拿下,靠著泰米爾納德邦和喀拉拉邦為跳板,替大軍取下一塊基地。 然而綁著緬甸的海岸線航行了大半圈之后,南居益干脆又改變了作戰(zhàn)計劃。 金奈肯定是要打的,但是在鄭芝龍那個混賬東西的南海艦隊到來之前,完全可以借著東海艦隊的火力優(yōu)勢,先把莫臥兒靠近緬甸這一邊的岸防給清理一遍! 從杰萊斯沃爾到克塔克,再從內(nèi)洛爾到金奈然后再到馬杜賴,整個莫臥兒的海疆算是倒了八子輩的血霉。 甚至于各地的頭領(lǐng)都沒有搞清楚這場炮火是因為什么而引發(fā)的——濕婆在上,好好的念著個經(jīng),然后一發(fā)炮彈就砸了過來,再然后就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實際上,所謂的清理一遍能有多大的效果,連南居益自己心里也沒有底氣——炮彈打出去之后,肯定會落到岸上就是了。 至于是民居還是軍營或者是官府,或者是莫臥兒的岸防體系那里,誰也說不準(zhǔn),具體位置就只能看老天爺?shù)囊馑剂恕? 然而開花彈比實心彈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這玩意會爆炸,會爆炸就會引起火災(zāi)或者殉爆。 至于會不會誤傷到了平民百姓什么的,大明沒有那么圣母的人——蠻夷不都是半獸人來著?跟獸講人性不是扯蛋? 每當(dāng)用火炮洗完一個港口之后,南居益都是捋著胡須吩咐:“下一處,繼續(xù)。” 聲音波瀾不驚,絲毫沒有把戰(zhàn)火會帶來多少的傷亡和災(zāi)難放在心上。 反正東海艦隊裝備的火炮再爛,也不會發(fā)生把炮彈打在自己艦隊中的這種逗逼事兒。 也正是因為如此,崇禎皇帝在到達了妙烏之后,根本就沒有找到南居益等人的影子。 隨著崇禎皇帝一同回到緬甸的他隆在見到了自己那個不成氣的兒子之后,直接就抽了兩巴掌過去。 隱隱有些泛紅的手掌說明了他隆用了多大的力氣:“混賬東西,大明天兵出城作戰(zhàn),你居然在城內(nèi)做壁上觀?” 連捂臉都不敢的平達格力囁喏了半晌才開口道:“父王息怒,兒臣知道錯了。” 他隆冷哼了一聲,直接吩咐道:“傳令下去,除了準(zhǔn)備好內(nèi)附之事外,將國中所有儲備的糧食全部準(zhǔn)備好,然后直接送入大營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