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是,事情的發展出乎于郭允厚的預料,民間對于這一次的移民行動很積極。 抽調了各個地方官府反饋回來的消息,又特意找崇禎皇帝要了錦衣衛的情報之后,郭允厚才發現,自己把移民的事情想的太過于復雜了一些。 原本郭允厚以為大明的百姓會因為故土難離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原因而不愿意移民到交趾,但是實際上卻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 面對移民最擔心的是什么? 是不清楚將要移民的地方土地產量如何,擔心自己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會被人欺負,擔心移民的成本與回報不成正比。 但是安南能一樣嗎? 誰不知道安南那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再加上安南猴子都已經被抓去修鐵路,也不用擔心坐地戶的欺負,還有官府給的安家銀子,耕牛,家具,種子,這么多的好條件加一起,不心動的是傻子! 在看到好處的時候,百姓們的行動力幾乎是強前的強大,很多人不僅僅是自己報了名,甚至于還呼朋喚友的喊上其他人一起報名,讓各地官府開始頭疼如何限制人數。 最后的解決辦法,幾乎所有的地方官府都采用了相同的手段——抓鬮。 一個縣里有多少戶人家,就在一個大箱子里扔上多少個紙團,假設縣里分到了五十戶移民的名額,箱子里就會有五十個寫著移字的紙團,剩下的全都是空白。 抽中移字紙團的人欣喜若狂,抽中空白紙團的人如同死了爹娘,百姓就是這么現實。 無所謂什么故土難離,而是因為好處不夠明顯,誘惑不夠強,一旦有著巨大的,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好處,大明的百姓們經任何人都積極! 搞清楚了其中的彎彎繞,郭允厚干脆如法炮制了一番,試著吸引百姓往勒石草原遷移——效果確實很明顯。 只是在試圖吸引百姓往朵甘思和烏思藏遷移的時候遇到了麻煩,尤其是蔥嶺那邊,更是沒人愿意去。 百姓又不是傻子,朵甘思和烏思藏那里的地形還有環境都不算太好,誰閑的沒事兒了才會想著往那里移民! 接連向勒石草原和遼東,奴爾干都司,交趾進行了大量的移民之后,郭允厚特別蛋疼的發現了一個新問題。 就像是崇禎皇帝一直在擔心的那樣兒,大明的人口還是太少了些——兩萬萬的人口遷移出一千多萬之后,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人少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兒,其實也不算什么,反正百姓們總是會想著多生孩子,哪怕是貪圖官府的獎勵也會多生,這些地方早晚都能填滿。 但是,皇宮里的那位爺,他不按套路來啊,說不定什么時候一拍腦門子就會跑去御駕親征,然后弄死大量的蠻子之后再搞回來大片的土地,再然后就得從國內移民過去占地盤。 看了看幾乎快要見底的國庫,郭允厚最終還是打消了提高生育獎勵的想法,決定順其自然,畢竟現在的獎勵已經不低了,再提高一些,國庫就該支撐不起了。 到時候再因為百姓生孩子太多而搞的國庫緊張,那未免就太可笑了——大明國庫沒有被巨大的軍費支出拖垮,也沒有被巨大的建設支出拖震,結果卻因為百姓生孩子太多而支撐不起,那就真成了笑話了! 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也給崇禎皇帝提了個醒。 通過錦衣衛和東西廠,崇禎皇帝就像是一條盤踞在整個大明上空的巨龍一般,任何的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他的眼睛。 戶部面臨的這些問題也同樣如此,崇禎皇帝也知道郭允厚的頭疼之外,然而崇禎皇帝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畢竟百姓生孩子這種事兒,除了引導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的好辦法。 但是把類似于施鳳來的這種老家伙,還有一些不想混朝堂的家伙們集中起來,弄成個國庫智庫的形式,似乎也可以? 雖然有搶內閣飯碗的意思,但是內閣要處理政務,智庫卻不需要,只要不停的針對各種情況做出假設然后再進行推演就可以了? PS:第二更完成,今天已經8000字送上。晚上還會有更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