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很討厭大朝會,但是卻又不得不去,因為南掌國與暹羅為內藩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不是單憑早朝就行的,必須得通過正式的大朝式予以確認。 綾陽王李倧和琉球王尚豐,還有東吁王他隆恨恨低頭望了一眼大殿門口,眼神中不時閃過一絲不善之色,互相對視一眼又彼此點頭致意之后,三人便如同木偶一般隨著百官行禮拜見天子。 三人的心中都很不爽。 最早是尚豐看李倧不順眼,后來是尚豐和李倧一起看他隆不順眼,現在則是三人一起看著南掌國主和暹羅國主不順眼。 現在整個大明周邊的所有藩國加在一起,再把一些比較遠的外藩全算上都沒有幾個了,三個最先內附的國主的表率作用也就不再那么明顯,這讓三人覺得崇禎皇帝在外面有別的狗了…… 崇禎皇帝難得的穿戴起了十二旒冕十二章服以示鄭重,再次撿起了面癱影帝的演技,無聲的高坐于龍椅之上,望著下面的一眾大臣。 倪元璐現在已經成了禮部尚書,學問足夠高,而且堅守著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哪怕是崇禎皇帝都沒能把他完全帶跑偏,放在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上自然是最合適的。 至于戶部尚書,則是吳甘來,這個一直被郭允厚所看中的戶科給事中。 在郭允厚看來,所有能接任戶部的人選里面,吳甘來是最合適的——脾氣又臭又硬,崇禎皇帝想要從他手里摳銀子出去,難。 所以郭允厚告老之前極力向崇禎皇帝舉薦了吳甘來,并且特意聲明,愿意用自己一生的身家性命作保,換取吳甘來在觸怒崇禎皇帝后能有一次活命的機會。 如果不是郭允厚在最后的一封奏章里面如此要求,崇禎皇帝也不會在景山上喝多——郭老摳這個家伙太小瞧朕了! 只不過,崇禎皇帝也知道,這些朝堂上面的老油條之所以都早早的掛掉了,累死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對唯一一個算正常退休的郭允厚,崇禎皇帝就算是再怎么不爽也選擇了忍讓。 兵部尚書是剛剛當了工部尚書沒多久的金鉉,工部則是由內閣行走張應選接任,吏部尚書是趙撰,同樣也是個脾氣不怎么好的。 至于刑部尚書,崇禎皇帝瞇著眼睛瞧了一眼站在文臣里面的孟兆祥。 孟兆祥原本就是刑部右侍郎,繼任刑部尚書也算是應有之意了之所以瞧一眼這家伙,因為他兒子孟章明是崇禎十六年春闈探花,眼看著就要爺倆同朝為官,崇禎皇帝自然會多加關注。 張瑞圖也告老還鄉了,什么交通部尚書,什么內閣閣臣,都是假的,狗命更要緊! 唯有洪承疇還堅持有鐵道部尚書的崗位上,已經連續幾次放棄進入內閣的機會,看樣子是打算在鐵道部尚書的位子上干到死了。 至于五軍都督府,已經由張之極接任了大都督,盧象升和李巖兩人都從海外調了回來,進入了內閣,然后再加上幾條雜魚,共同組成了大明的核心圈子。 原本崇禎皇帝印象極好的沈顥,卻不知道腦子抽了什么瘋,玩了命的搜羅秦淮河上的花魁,比如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和寇白門,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他搜羅到了倭國為伴。 然后這倒霉孩子進入內閣的機會算是徹底黃了,崇禎皇帝也瞧著有些不順眼,干脆讓他繼續留在倭國禍害倭奴。 整個大明的朝堂基本也就這樣兒了,頂層以脾氣又臭又硬的家伙們居多,估計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間不會產生什么太大的變動,而崇禎皇帝則要靠著這些人來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 崇禎皇帝想著想著,就開始走神了。 對于底下的群臣來說,十二串旒珠后面的崇禎皇帝面無表情,讓人根本就猜不到他在想些什么,這種面癱演技,有時候也稱之為喜怒不形于色,帝王之威。 王承恩卻沒有走神,扯著嗓子高聲道:“眾臣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倪元璐出班道:“啟奏陛下,外藩暹羅、南掌請求內附,其國國主已帶山川河圖并戶籍民冊在殿外等候。” 回過神來的崇禎皇帝依舊面無表情,淡淡的開口道:“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