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五十五章 皇權不下鄉?笑話!-《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1/3)頁

    眼下的問題,真正的根子還是出在了大明的政體結構上面——從最上面的內閣到八部再往下到各個布政使司再到縣,這一條線是被崇禎皇帝牢牢握在手里面的。

    但是從縣再往下具體細分,鄉鎮這一級到村這一級的行政結構卻幾乎是法外之地一樣,有利的朝廷政令就執行,沒用的就消極對待,除非是朝廷動了真格的。

    大明不斷的向外移民屬于崇禎皇帝關心的頭等大事,自然沒有人膽子長毛,敢在這件事情上跟崇禎皇帝唱反調。

    可是大量的人口遷移之后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土地閑置,不僅僅是皇莊的土地出現了閑置的情況下,那些地主更是有大量的土地閑置了下來。

    而崇禎皇帝自從登基之后就在不斷的購入并且囤積糧食,天下最大的糧商絕不是什么徽商浙商閩商晉商,而是少府。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陳足奇搞出來的這些雜交出來的優質糧種了——通過十幾年的不斷摸索,農學院在陳足奇的帶領下已經搞出來許多優質的糧種,糧食的產量一再增高,也就進一步的將糧價給打壓了下來。

    糧價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大明百姓不用擔心自己吃不上飯,反而有多余的糧食拿來喂牲口釀酒,自然也就沒有人會因為窮的吃不上飯而出售自己的土地。

    再加上現在根本就沒有賦這回事兒,又免了一應的徭役,普通百姓更不會閑的沒事兒干跑去佃租土地。

    雖然那些大地主在這個過程中也撈到了一些好處,但是對比起之前糧價極高的時候來說,現在的好處幾乎是成倍的縮水。

    在這種情況下再想跟以前一樣撈好處該怎么辦?當然是讓糧價漲回去——想要讓糧價再漲回去怎么辦?當然是人為的抬高糧價!

    想要抬高糧價,第一關就是朝廷那邊。

    崇禎皇帝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糧價上漲的,以少壯派為主導的朝堂大佬們肯定也是跟崇禎皇帝站在一條陣線上,同樣不希望看到糧價上漲。

    第二關就是平民百姓。

    大明的百姓們更關心的是自己家能不能吃飽飯,其次才是糧價上漲之后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吃不飽肚子,糧價再高有個蛋用?

    甚至于還有一部分百姓則是跟那些大地主一樣,同樣希望糧價能夠上漲——糧價漲高之后,自己手里的糧食能夠賣到更多的銀子,家里的生活會更好。

    還有一個很操蛋的問題,就是大明朝的百姓還沒有經歷過網絡大爆炸,很多消息要么是聽說書人說的,或者是聽鄰居的親戚的七舅老爺家的三女婿的表弟的二大爺在小兒子說的,能看得懂報紙并且買報紙的普通百姓,始終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真真假假的消息混雜在一起,而官府對于底層控制力度不足,自然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等,容易被人忽悠。

    不幸中的萬幸在于,崇禎皇帝自從天啟七年登基之后,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讓大明百姓吃飽吃好上面,百姓們再傻也能切實的體會到跟之前吃不上飯時的巨大區別。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確實有不少因為不滿糧價過低的百姓被忽悠瘸了,但是再瘸也沒有傻到將矛頭指向朝廷和崇禎皇帝皇帝,而是指向了搞出來優化糧種的陳足奇。

    再然后就是崇禎皇帝發火的原因了。

    陳足奇跟袁隆平一樣,這都是足以封圣的存在,搞出來高產糧食讓這些人吃飽了,然后放下碗就罵?

    天底下就沒這樣兒的道理,到哪兒也講不通。

    看多了各種狗屁倒灶的言論,沒想到在大明居然也出現了這種腦殘,崇禎皇帝的心情無論如何都算不上美麗:“那些戲子和說書的不是喜歡唱戲喜歡說書么,都掛到桿子上晾一晾,讓他們冷靜冷靜,然后送到莫臥兒的金奈去開荒,讓他們在那里好生反省反省。

    還有這件事情背后的人,朕不管牽連到多少人,有一萬就抓一萬,有十萬就抓十萬,這種垃圾還是不要留下來的好!”

    一通火發完了之后,崇禎皇帝又將目光投向了盧象升:“回頭記得告訴禮部和國子監,倘若哪個讀書人也有這種狗屁看法,直接奪了功名,追回一切優待并永不敘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吕梁市| 呼伦贝尔市| 苗栗县| 高平市| 登封市| 扶余县| 普洱| 澄迈县| 全椒县| 永安市| 新宁县| 望奎县| 马公市| 台中市| 桐梓县| 三台县| 夹江县| 桂东县| 凤阳县| 合作市| 遵化市| 当阳市| 财经| 阿坝县| 宿松县| 长武县| 赤峰市| 罗山县| 康乐县| 白沙| 丽水市| 洛扎县| 宜春市| 印江| 沂水县| 玉山县| 马关县| 昭苏县| 延川县|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