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宣戰? 大明現在講究的是想打誰就打誰,反正對面肯定是各種慘敗,完敗,然后被賣豬仔,跟那些戰五渣認真宣戰還浪費時間不是? 后世有一句話很適合眼前這些情況——干就完了! 在崇禎皇帝的設想中,由飛艇或者熱氣球組成的空中部隊是第一次批展開進攻的,直接由空中進行垂直打擊。 而且大明的空中部隊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是別人永遠都沒辦法比擬的,因為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地面防空這個概念的出現。 哪怕是換成大明的衛所,想要干掉空中的敵人也絕對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用八牛弩這一類的大殺器向空中拋射,也未必能夠對熱氣球開成威脅。 等到空中部隊的垂直打擊過后,接著就輪到了大炮先生開始發言,三支艦隊的補給艦所攜帶的彈藥補給,理論上來說能夠將倫敦給犁上兩遍。 再然后就是騎兵部隊針對殘兵游勇進行剿殺。 類似于后世坦克裝甲部隊的騎兵不光是大明有,英格蘭也有,然而英格蘭的騎兵部隊在被大炮轟擊過之后還有能力對大明的騎兵部隊進行反擊? 最后自然就是步兵收尸——崇禎皇帝不相信英格蘭的軍隊在經過了空中、火炮、騎兵、海邊艦炮的立體打擊之后還能剩下多少人。 劉文炳很意外,張之極卻又覺得很正常。 眼前這位爺不按常理出牌的時候太多了,說懟人就懟人的事情也不是干了一回兩回,現在要懟一個區區的英格蘭蠻子,還要正式宣戰? 如果這位爺對英格蘭蠻子們正式宣戰,那讓韃靼人怎么想?讓林丹汗怎么想?讓黎氏和鄭主、阮主那些猴子們怎么想? 畢竟,那些安南猴子還有韃靼人、林丹汗那些人跟大明還拐彎抹角的沾著點兒關系呢,崇禎皇帝不照樣說干就把他們干翻了? 當第一發由戰艦打出的炮彈帶著尖銳的呼嘯聲,劃過長空落在英格蘭的港口時,隨之而起的是由崇禎皇帝所帶來的艦隊上面騰空而起的熱氣球和飛艇。 事實上,崇禎皇帝也很無奈。 姓云的穿越回大唐之后可以搞出來六十四檔發動機的飛機,而大明卻沒有這個本事,連一個檔位的土飛機都搞不出來。 無奈之下,崇禎皇帝也得只任由皇家學院那邊一邊琢磨,一邊搞出來了大量的熱氣球和飛艇,好歹也聊勝于無了。 騰空而起的熱氣球上面,除了負責操縱氣球的士卒之外,就是大量的手雷,與地面衛所士卒們所用的手雷不同,這些熱氣球上面裝的手雷是被改造過的。 除了引線變得更長了一些,引爆的時間更長一些一外,剩下的倒是沒有什么不同了,反正里面額外添加的那些鋼珠和鐵釘都是一模一樣的產品。 雖然引線的長度有規定,添加的火藥劑量也是完全相同,然而拉開弦后扔下去的手雷,引爆時間還是有先有后,畢竟士卒們扔下手雷的時間沒辦法完全一致。 后果就是有些手雷在落地之后剛剛炸開,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在離地三五米的距離凌空爆炸。 而就是這些凌空爆炸的手雷給英格蘭人帶來了遠超于想象中的殺傷。 都說戰爭是促進科技發展最好的方式,實戰是戰爭最好的老師,通過歐洲本身不斷的戰爭學會了散兵坑的英格蘭人,在前幾次被劉文炳帶兵炮擊了港口之后就學會了戰壕的玩法。 所謂散兵坑,實際上就是單兵掩體,用于對士兵本身提供一定的防護,尤其是針對大明那蝗蟲一般的覆蓋式炮擊,散兵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士兵的傷亡。 然而散兵坑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小大明覆蓋式炮擊給英格蘭士兵帶來的殺傷,卻不能有效避免存放于地面的那些火炮和彈藥被炮擊。 然后地面工事掩體和戰壕就出現了。 地面工事掩體用于偽裝火炮和和炮彈等物資,戰壕里面則是躲避著士卒和火槍的彈藥,這樣兒一來,大明的炮擊就會大很大程度上失去效果。 沒有技術含量的玩法很快就被所有的歐羅巴蠻子們學了去——整個歐洲大陸幾乎每天都在打仗,這種能夠有效減少傷亡的方法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