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哄媳婦這種事兒,崇禎皇帝認(rèn)了第二,估計就沒人敢認(rèn)第一,畢竟帶著幾百年后的把妹技術(shù),崇禎皇帝要是連宜貴妃都哄不好,估計后宮早就亂的不成樣子了。 崇禎皇帝的理由很簡單,自己也喜歡老三朱慈熠,可是無論祖制,還是二皇子朱慈烺的表現(xiàn),都證明了他將會是這合格的太子。 一旦立了朱慈烺為太子,那么老大朱慈燝還好說,畢竟早早的封了遼王,而老三朱慈熠呢? 先封個王,扔到巴伐利亞,然后再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跟他哥哥一東一西都是皇帝,豈不比留在大明做一個藩王要強的多? 至于說以后東西兩個國家爭誰是正統(tǒng)以至于開戰(zhàn),崇禎皇帝表示并不在意,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整個地球都變成大明的地盤,以于以后? 反正這肉是爛在鍋里了! 除了安慰宜貴妃之外,崇禎皇帝自然少不得還要去寵幸袁妃和洛小魚,還有江靈兒。 有時候崇禎皇帝都忍不住在想,周皇后整這么多妃子過來干啥?怕自己騎了大洋馬?太小看朕的定力了! 遠(yuǎn)在莫斯科的俄羅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同樣心情不錯。 身為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本身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除了狩獵,尤其是獵鷹。 為了滿足自己獵鷹的愛好,米哈伊洛維奇下令建造了皇家獵鷹場,時刻準(zhǔn)備著狩獵所需的鷹,狩獵場的長期守衛(wèi)也不過是百人左右,每年不過是每年從國庫支出七萬五千盧布做為管理費。 至于每次狩獵,上至官員,下至侍從,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上千人的規(guī)模,就算是再加上馬車、弓箭、馬匹等,又能有多少花銷? 米哈伊洛維奇覺得自己很委屈,自己不過就是花了這么點兒的錢,國庫至于跑來哭窮? 再說了,就算是國庫里面沒錢了又是什么大問題了?就算是那些農(nóng)夫和商人們反對沙皇酒肆又能怎么樣? 一年中超過180天被禁止賣酒?每人每次只可買一杯酒?禁止向已經(jīng)喝醉的人售酒? 這么點兒問題也能算是問題?自己不過是添加了一條“為了幫助國君充實國庫,不可將酒醉者趕出酒肆”的規(guī)定,問題不就解決了? 剛剛解決完酒肆的問題,老對頭波蘭又向自己服了軟,甚至于派人過來向自己求援,這讓米哈伊洛維奇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起來。 對于波蘭老表的感情,米哈伊洛維奇是復(fù)雜的,是不知道該怎么去形容訴說的那種糾結(jié)——這一切都得從沙皇伊凡四世的死說起。 沙皇伊凡四世病逝之后,留下了費多爾和季米特里,按照長幼排序,由費多爾繼承了沙皇皇位。 生性懦弱、智力低下,才能平庸的費多爾在幼年時曾被伊凡四世強迫去觀看特轄軍殺人的場面,因此而嚇破了膽,從此整天擔(dān)心被特轄軍加害,躲在修道院中祈禱,祈求上帝保佑他的性命,他因此獲得了“膽小鬼沙皇”的綽號。 他平生最喜愛的事就是敲教堂的鐘,或者觀看小丑在他面前擠眉弄眼的滑稽表演和相互廝打,根本不理朝政國事,國家大權(quán)逐漸被費多爾的妻兄、御馬監(jiān)鮑里斯·費多羅維奇·戈多諾夫把持。 鮑里斯·戈多諾夫是韃靼人的后裔,出身顯貴,善使計謀,他將妹妹嫁給智力低下、昏庸無能的沙皇費多爾,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取而代之——實際上,戈多諾夫的謀劃是成功的。 在派人謀殺掉了九歲的季米特里之后僅僅七年,沒有子女的沙皇費多爾也病逝了。 費多爾死后,宮廷中爭奪皇位的斗爭異常激烈,主要參與者有兩大勢力,其代表人物分別是鮑里斯·戈多諾夫和羅曼諾夫兄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