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問題是,人家完顏玉卓雖然是錫伯部出身,可是現在整個錫伯部的戶籍冊子上都寫著漢,跟現在討論的外族一點兒的關系都沒有。 尤其是那些紅頭發藍眼珠又人高馬大的歐洲女子,弄進宮來后語言不通倒也罷了——牙簽攪大缸可就丟人的很了…… 心里琢磨著自己不能丟人的崇禎皇帝決定發動甩鍋技能:“朕看英國公方才的提議就很好,勛貴和大臣們起到帶頭作用,下面的官員很快就會跟上,民間百姓最是喜好跟風。 至于民間普通百姓不許納妾的規定,還是一如既往的執行吧——蠻女為奴不為妾,自然就不用再修改大明律,也省得孟愛卿總是找朕抱怨。” 盧象升頓時感覺自己真是躺著也中槍。 所謂的勛貴和大臣們,勛貴自然指的是張之極這一伙公侯,至于大臣們,想都不用想,自己這個當朝首輔肯定沒跑。 問題是那該死的張之極怕老婆,自己就不怕的? 眼見盧象升還想再說些什么,崇禎皇帝干脆一擺手道:“就這么定了。王承恩,回頭命人給各個勛貴們家里傳個話,藩王們那邊由王叔祖替朕傳個話,朝堂上的諸位愛卿就有勞盧愛卿了。” 朱聿鍵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甚至連躺槍的感覺都沒有。 藩王嘛,朝政不用操心,打仗不用上陣,最大的責任就是吃喝玩樂順便創造下一代,跟蠻族女人創造下一代似乎也沒什么問題…… 聊完關于如何大量創造下一代的話題之后,崇禎皇帝很自然的就將話題轉向了鐵道部跟交通部的破事兒上面。 鐵道部跟交通部還有工部這三家互相看著不順眼,幾乎是從鐵道部跟交通部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因為鐵道部和交通部的大量職權都是從工部分離出去的。 原本一個巨人被拆成了三份,再加上鐵道部和交通部從工部手里搶走了大量的勞工份額,保留了主體架構的工部自然心里不爽。 這次三個部再一次沖突的原因還是跟以前一模一樣,都是出在了勞工的數量分配上面。 與之前幾次沖突不同的是,這一次交通部站在了工部一方。 同樣都需要大量的勞工,鐵道部偏偏就能多吃多占,大明這兩年弄回來的勞工幾乎被鐵道部弄走了一半,少府那邊弄走了一成,剩下的四成才是交通部和工部平分。 一肚子火的交通部和工部上下沒膽子將火氣對準崇禎皇帝發泄,但是對準鐵道部和交通部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反正各部大佬不和,皇帝多半是喜聞樂見的。 崇禎皇帝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滅火:“前幾次都是鐵道部拿到了大頭,這一次的勞工到岸之后,鐵道部分兩成,少府分一成,剩下的七成由交通部和工部平分。” 交通部尚書常開勝頓時不愿意了:“啟奏陛下,即便鐵道部只分兩成,交通部與工部平均七成也不過是三成半,而眼下交通部需要的勞工數量遠超鐵道部和工部!” 似乎沒有看到鐵道部尚書洪承疇和工部尚書張應選眼中的怒火,常開勝掰著手指數道:“工部的河道橋梁是需要大量的勞工沒錯,可是自崇禎三年起就沒停下過進度的工部,如今需要勞工的地方少之又少。 而鐵道部需要還是需要大量的勞工,但是也不如交通部更為迫切,畢竟那些鐵道不能互相通行的地方,全部是交通部修的直道在支撐著。 到目前為止,交通部的施工進度遠遠落后于原本的計劃,主要的問題就是出在了勞工不足上面,以至于很多地方的直道至今還沒有開始動工。 這一次的勞工到岸后,交通部無論如何也得分到五成,以便交通部能夠盡快將規劃中的直道都落實在紙面上。 陛下不是曾經說過么,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已經開始大修,卻受到勞工的制約,這豈不是違背了陛下的初衷?” 原本跟交通部一伙的工部尚書張應選頓時反水了:“如果按照常部堂所言,那我工部豈不是天天的無所事事,白白的浪費錢糧? 若果真如此,那鐵道部還有你們交通部要用到的跨河大橋,你們自己去修,少來工部這邊抱怨!” 洪承疇點了點頭道:“現在奴爾干都司北山部至遼東和蒙古的鐵路就止有兩條,運力大為不足,若是耽誤了北征大計,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見這三個大佬吵的厲害,崇禎皇帝忍不住開口道:“現在不是有大量的羅馬人在大明么?直接雇傭他們好了,給工錢的那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