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748章:戚繼光剿倭(中) 上衫兼信和毛利元聯(lián)合的總兵力才近一萬一千,而周瑜手中的兵力卻多達六萬五千,在兵力上秦軍占據(jù)著絕對的優(yōu)勢。 可就算是如此,上衫兼信也依然有取勝的把握,原因在于他此行的目的只是劫掠,而不是和秦軍正面作戰(zhàn)。 人多有人多的好處,人少也有人少的優(yōu)點。 倭寇一方的人雖少,但卻處于進攻方,他們也并不是要攻城略地,只是劫掠而已,找到秦軍兵力空虛之地搶了就跑,秦軍的優(yōu)勢兵力根本施展不開,所以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動權(quán)。 周瑜手中的兵力雖多,但卻處于防守方,而青北需要防備的地方又很多,兵力分攤下去的話自然也就不多了,所以相對來說也比較被動。 周瑜這邊,在收到蘇定方的傳訊之前,就已經(jīng)得知了梁山郡內(nèi)出現(xiàn)大批海盜的消息,而從蘇定方出得知是倭寇之后也更加警惕。 周瑜和蘇定方之間最大不同的是,蘇定方需要防守的也只有渤海一郡八縣之地,畢竟冀州只有渤海一郡臨海,而他手中卻足足有著十萬大軍。 十萬大軍守八個縣,哪怕兵力平分下去,每個縣也能分到一萬多兵力,所以渤海的防御才能萬無一失。 周瑜手中雖有六萬五千大軍,兵力遠比上衫兼信多得多,但奈何青北的海防線太長了,光是北海郡就有18各縣,而三郡更是足足有著36個縣。 若將兵力平均分給36個縣的話,就是再多十萬大軍也依舊不夠分。 周瑜不可能也沒那么多兵力這么干,他只能分出五萬兵力,去鎮(zhèn)守離海較近的十余縣,盡可能的保證沿海縣城的安全。 如此的話,相對遠一點內(nèi)陸自然也就更危險,可一旦倭寇深入內(nèi)地,那撤退的時間必定大大增加,而這也給了周瑜調(diào)遣大軍圍殲的機會。 周瑜顯然低估了東瀛軍神上衫兼信,他這樣的布置看似十分的完美,但卻是針對平庸者的法子,在上衫兼信這種兵法大家面前,這樣的布置還是有著不少漏洞的。 所以,在上衫兼信和毛利元就聯(lián)合之后,所挑選的第一目標就是北海郡下密縣,其原因有三: 1,下密縣人多,且富裕,哪怕不入城劫掠,也一樣能搶到大量的錢糧; 2,下密縣離海近,方便撤退,秦軍反應不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