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在往北的河套,雖然土地肥沃,到卻是一馬平川,沒有足夠的騎兵是不可能攻下來的,而且就算攻下來要怎么守? 河套之地,西、北、東三面環以黃河,陰山橫亙黃河之北,賀蘭山聳峙于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于黃河之東,南鄰陜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勢險要。 河套境內之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史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同樣也有“塞上江南”之稱。 秦統一中原后,始皇帝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 西漢時,漢武帝派衛青出云中擊敗匈奴占領河套,漢武帝在河套先后置朔方郡、五原郡、西河郡。 另外河套還包括定襄郡、北地、以及上郡北部,所以別看河套只是一個地區,但實際面積卻不遜于一州。 中北三郡也都屬于河套,但卻只是邊緣地帶,從三郡開始,在往北才是河套真正的精華,不過這部分精華還掌握在匈奴的手中。 河套平原是秦昊做夢也想得到,也必須要得到,那片土地實在是太肥沃,實乃霸業之基,必須掌握在手上。 說一句毫不夸張的話,在河套土地撒上種子,不用護理都也長出糧食。 而河套地區若是開發的好的話,僅憑此一地就可以養活千萬人,在搭配“神器”初代雜交水稻的話,一個河套就可以養活小半個大漢。 秦昊雖然得到了初代雜交水稻的稻種,但是并州并不適合種植水稻,而關西之地想將這件大利器充分發揮出來的話,唯有河套和和關中兩地。 所以秦昊必要要從匈奴手中把河套奪過來,當然在奪回河套之前,秦昊必須要把中北三郡給開發好。 沒有一個富裕的中北三郡作為根基,秦昊也養不起足夠的騎兵,去和鐵木真爭奪河套,所以罪民戍邊之策迫在眉睫。 “少主,欲取河套必須要有大量的騎兵,而目前我軍好像并沒有這個實力呀?”范仲淹委婉的勸道。 “本將又沒說現在就打!” 秦昊翻了翻白眼,這么淺顯的道理自己能不知道嗎。 眾將一聽少主不是要現在打,心中頓時也松了一口氣,他們是真怕少主大勝之下腦袋一發熱,認為匈奴實力不足,直接領軍去收復河套,那可真是上門去送人頭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