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投降,所有地盤必定被侵占; 投降,最起碼還能保留一郡之地。 李密是兗州世家出身,加入黃巾后雖也有自己的野心,但整體上還算是忠誠,所以才會被張角封為豫州總督。 大明在豫州有四國之地,李密為大明守到了最后一國,現在他真的已經扛不下去。 中平五年,五月二十日。 大明豫州總督李密,選擇向大漢遞交降表,而條件則是沛國太守一職。 漢軍一方,袁術反對接受李密的投降,而李世民和曹操則都表示贊同,所以代表朝廷正是接受李密的投降。 投降。 五月二十二日,李密開城投降,隨即被封為沛國太守。 李密雖降,可不代表豫州的所有明軍,都愿意和他一起投降大漢。 徐世績和羅士信不愿降漢,于是領一千兵馬突圍而出,南下投奔朱元璋。 身為張角的弟子李自成也不愿意降漢,領殘軍退回了兗州繼續抵抗。 隨著李密投降,明軍西南防線徹底潰敗,陳留也暴露在了漢軍的攻勢之下。 東線的項羽,在得知豫州戰局因李世民惡化,判斷東線漢軍主力已經南下,于是領軍進攻東線漢軍大營。 在楊堅指揮下的漢軍,并沒有露出絲毫破綻,而項羽第一次攻勢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 得知李密投降,南線防線徹底潰敗后,項羽心急如焚之下,再次選擇進攻東線漢營。 只有擊破東線漢軍,項羽才能南下鞏固西南防線,所以他必須要打贏這一戰。 項羽在這一戰中所遇的危險甚至超過了被秦昊困在虎牢關內的那一次。 在這一戰中,項羽接連遭遇遇到了宇文成-都、伍云召、伍天賜、魚俱羅、韓擒虎、楊林、邱瑞、定彥平、賀若弼,共計九員大將大將的圍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