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在未脫離聯盟之前,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冊封。 眾諸侯表面上都拒絕了冊封,暗地卻都在積極準備脫離聯軍,然后坐看之后天下變化,在決定是否接受冊封。 絕大部分諸侯都想脫離聯盟,可是卻偏偏又沒有一個人提出來,畢竟槍打出頭鳥嘛,而眾諸侯又都鬼精鬼精的,誰都不愿意當這個出頭鳥。 在這種詭異的平衡當中,諸侯聯軍倒是又安穩了十余日。 所有諸侯都在靜靜等待,等第一個接受冊封的人出現,他們都知道這一天絕對不會太久,可誰也沒想到等來的竟是幽州劉和稱燕王的消息,而這也打破了聯軍脆弱的平衡。 劉和乃是劉虞之子,本身也沒有太大的野心,而這次之所以會接受董卓的冊封,也是受到董卓使者李肅的蠱惑的緣故。 劉徹得知之后自然坐不住了,畢竟他的位置還未得到鞏固, 鞏固,而他現在距離幽州千里之遙,僅憑他手中掌握的力量,還真不一定能爭得過劉和。 一念至此,劉徹當即親自前來請辭,秦昊費盡口舌勸其留下,但奈何劉徹去意已決,秦昊無奈也只能任劉徹領軍離去。 就這樣,劉徹成了第一個離開的諸侯,而他這一走不但意味著幽州內亂即將開啟,也意味全天下的烽火即將重新點燃。 劉徹一走,緊接著公孫瓚也來請辭,畢竟他的領地也在幽州。 而有了劉徹和公孫瓚兩人帶頭,眾諸侯自然也就沒了顧慮,都紛紛來向秦昊請辭,其中甚至還包括剛和董卓接下血仇的袁家家兄弟。 原史中,董卓也滅了袁家滿門,可身為聯軍盟主的袁紹,還是選擇了停止進軍,足可見其性情之涼薄。 面對這些請辭的諸侯,秦昊逐個進行了勸阻,但奈何這些人同樣去意已定,任秦昊說的口干舌燥,也依然執意要離去。 秦昊可不可能強行留下他們,真這樣等于是得罪了天下諸侯,所以只得好好聚好散的放其離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