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此情形, 原本也想與人攀談幾句的林遠秋,就歇了上前的心思。 對于解元不愿意多搭理人的舉動,林遠秋并沒覺得有可指摘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子, 特別像這種成績優異之人,有自己的孤傲也很正常。 林遠秋記得前世讀高中時,班里的學霸就是這樣的,每天獨來獨往, 平時話也不多, 一門心思全都用在了學習上。 所以等碰了壁的周子旭,還有陳玉堂他們回來時, 林遠秋正想說大約人家的性子就是如此, 卻聽一旁的劉青安輕聲說道, “許是以為咱們因著他的家世才特意逢迎與他吧。” 家世? 林遠秋不解,難道丁解元家世不俗? 周子旭也是一臉的納悶,他和林兄也還是前不久才得知丁德進是烏靜先生學生的事,至于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劉青安和陳玉堂也沒隱瞞,等宴席結束回到客棧后,兩人就把丁德進祖父是大理寺卿,父親是慶州知府的事說了。 還有,丁家祖籍就在郡府,因朝中有明文,即便祖父或父親在京中為官,其子弟也必須返回原籍參加科考, 這也是丁德進家住在京城,卻要來這邊考鄉試的緣故。 而周子旭,在聽到對方的家世后, 忍不住吐了吐舌頭。 凡舉試之人,對官員的品階和職務自是一清二楚的。 大理寺卿,正三品京官,掌刑獄案件審理。而慶州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正四品官員。 所以,人家丁德進可是妥妥的官家子弟,并且他祖父和父親的官職還不低。 林遠秋終于明白,今晚席宴上,為何會有不少圍著丁德進套近乎的舉子了。 官宦之家,且還是大儒烏靜先生的學生,這么好的結交對象,對有志仕途的舉子們來說,自然不愿錯過了。 說完了丁德進,陳玉堂和劉青安,順帶又說了烏靜先生其他幾個學生的情況。 兩人之所以會知道的這么清楚,還是這些年對烏靜先生一直都有關注的緣故。 至于為何關注,雖陳玉堂和劉青安沒說,可想到三年前烏靜先生來府學時眾學子的“瘋狂”,林遠秋多少也能猜出些原因來,想來除了對烏靜先生的仰慕,大概率還是對名師的渴望吧。 林遠秋搖頭,對于拜名儒為師的事,他早就不存任何幻想了。 特別在聽到烏靜先生其他幾個學生也是家境不錯后,林遠秋更是覺得自己的不抱妄想,是件多么明智的事。 俗話說,貓有貓道,狗有狗路,人只有找對適合自己的方向才不至于迷茫。 所以,他還是跟先前一樣,依舊全力以赴的靠著自己吧。 ...... 在陳玉堂和劉青安離開后,林遠秋與周子旭又在郡城待了三天,原因還是想等著去書肆買策文的緣故。 這次鄉試的策文,其中有一題為《安國強軍之道》,想到自己制策時的思如泉涌,兩人自然對旁人的各抒己見十分期待了起來。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值得他們好好去學的好資料呢。 “林兄,這次的策文咱們就買裝訂成冊的吧,雖貴上一些,可咱倆的文章可都在里頭呢。” 想到自己的策文也將會出現在書冊里,周子旭心里是說不出的興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