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這話,顧思妙不由得輕笑一聲。 “一切以公事為重,果然很有懷宇你的風格呢。” 陸晨沒有接話。 “我準備過幾天就去太和縣。” 顧思妙輕聲道。 “懷宇,你在擔任兩州總督期間,把禹州、隋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一副國泰民安的盛世之相,定然深諳為政之道,你覺得,若是我想徹底改變領民的困局,應該從哪方面入手?” 聽到顧思妙提及食邑的事,陸晨頓時想到之前女帝論功行賞,封顧思妙為郡公時,她突然請求更換封地的原因。 看得出來,顧思妙的師姐的確已經成了她的執念。 除了武道以外,她想要的,估計就只有實現那位舍命救她的師姐的愿望了。 如果是以前,陸晨大抵會隨便扯幾句無關緊要的話應付過去,但是現在,他卻是認真思索了起來,在腦海中不斷尋找和太和縣有關的信息。 他雖然不是很懂身居高位的處世之道,但卻知道一個基本的道理。 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分清敵我和各方利害關系。 而且,在這個位置,真要想做點什么,就得讓朋友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 對于顧思妙這個對大夏忠心耿耿的神武大將軍,他還是得多親近親近。 看到陸晨在沉思,顧思妙便沒有再開口,以免影響他的思路。 約莫盞茶時間后,陸晨的眼中逐漸恢復了焦距。 “人有百態,物有萬狀,為官者布政之時,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特點,揚長避短,謀求發展,不可因循守舊,不知變通,否則一步踏錯,貽害無窮。” 他目光沉靜,侃侃而談。 “在在下看來,既然太和縣土地貧瘠,種不出多少糧食,民生凋敝,那不妨換個思路,把目光從農事上移開,著眼他處。”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太和縣位于京畿之地,雖非交通要道,但再怎么樣也是天子腳下,顧姑娘可上奏朝廷,以太和縣公的名義出資修建一條交通要道直通京師,或者通往其他富縣,比如興平縣,借助京畿繁華大行商事……” “那就修一條路到興平縣吧。” 陸晨的話還沒說完,顧思妙便突然插話道。 “額…” 陸晨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那個,顧姑娘,太和縣雖然距離興平縣雖然比京師近,但洛京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中,繁華似錦,發展機會多不勝數,而興平縣雖然也算富庶,但跟京師完全沒法比。” “我草草算了一下。” 顧思妙淡淡道: “我的銀子,只夠勉強修一條直通興平縣的路,至于其他縣城,那些向來眼高于頂,一直和武人不對付的修士,我可不想跟他們打交道,也不可能信任他們。” 停頓了一下,她突然深深地看了陸晨一眼,一字一頓地道: “懷宇,我只信你。” 聽到這沉甸甸的話,陸晨不由得眼角一抽。 這話,聽著怎么就這么耳熟呢? “行吧。” 陸晨搖了搖頭,沒有在修路的問題糾結,然后接著說道: “修路的事先這樣吧,我們接著說。” “嗯。” 顧思妙點了點頭,然后如同一個初入官場的小白一般,端正態度繼續聽陸晨暢談。 然而陸晨卻沒有注意到,她眼角深處,隱藏著一絲難以覺察的明媚笑意。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點,要想發展,就繞不開這些特點。” 陸晨緩緩說道: “顧姑娘,想必你也知道,太和縣之所以是下等縣,是因為縣城位于黑山附近,那里的土地遍布石炭,貧瘠無比,很難種出糧食,而這石炭,就是太和縣的特點之一。” “不知顧姑娘你對這石炭是否有所了解?” “略知一二。” 顧思妙輕聲應道: “這石炭顏色烏黑,硬而脆,可燃燒,和木炭有點相似,但因為本身是天然存在的害石,故名石炭,只不過木炭很容易點燃,燒起來無色無味,對人體無害,可作為取暖之物,但石炭不僅難點燃,燃燒起來還會冒出一股刺鼻的黃白濃煙,常人若將其吸入體內,輕則頭昏目眩,重則命喪黃泉,是故,這石炭乃是百無一用之物。” 她將腦子里的常識說出來后,眼中逐漸流露出好奇之色。 “怎么了?懷宇,你特意提及石炭,可是此物有什么名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