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地,俚族 族人們將晾曬干并且整理好的紙捆好,放進(jìn)藤蔓編織的筐里碼好,再把藤筐往大象兩側(cè)放。 等所有貨都安排好,冼翌領(lǐng)著幾個俚族年輕機(jī)靈的小伙子就出發(fā)了,他們驅(qū)駛著馱著貨物的象群往外面走去。 族人們面帶笑容地目送著他們出去。 “這次又是出貨一萬兩千多斤。” 每次出貨,他們都把象群帶著,人也不累。 “聽說,南地三郡對咱們的兩種紙都很喜歡呢,我們送去的,都不夠賣的。” “誰會不喜歡呢?又便宜又好用。” 廁紙三文錢一捆,一捆就是一刀,一刀一百張。一張廁紙很厚實的,上一回廁所,基本上取一張廁紙就能解決。 除了廁紙,還有綠刀紙。綠刀紙是給女人那幾天用的,因為加入了草藥熬煮的原因,要比廁紙貴一文錢。 “咱們這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是二叔投奔的主子好。” “確實。”甘蔗要年底才能收獲,制成糖來賣錢,從年頭到年尾,太久了,二叔就給他們送回來了這一門營生。 他們兩個月前就將這兩樣紙給造出來了,靠著售賣廁紙和綠刀紙,他們掙了不少錢。 然后拿著這些錢,在城里換回了不少生活物資,部族的生活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善。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喜歡這樣,靠自己的雙手勞作掙到錢,這樣踏實。 “上次阿明回來,看著很有長進(jìn),感覺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俺好希望下次酋長再送人去平州,俺家磊子能被選上。”說話的婦人一臉向往。 “哈哈,我也是這么想的。” 酋長正背著手四處溜達(dá)呢,就聽到族人們的議論了。他腳步一頓,沒有繼續(xù)往前,而是拐了個彎,走另外一條路繼續(xù)溜達(dá)。 冼翌帶著族人和象群來到指定的交易點,他們不進(jìn)城的,兩三個月來一直都是在城外交易。 這時,買方李三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 李三是個小商販,他在城里開了個雜貨鋪,從去年水災(zāi)后,他鋪子里的買賣就很冷淡。他正發(fā)愁怎么把鋪子的生意搞上去的時候,無意中聽見一對母女在抱怨南地沒有廁紙和衛(wèi)生紙賣,還說隔壁揚州很多老百姓家都用上了,偏偏南地就沒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