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棠寧點頭:“不像。” 曹德江這模樣,怎么看都不像是那般“叛逆”的人,要知道天地君親師,有時候師徒的名分比之父子、君臣還要難以劃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不是說笑的。 特別于文人來說,尊師重道那是底線,一旦背棄是會遭世人唾罵的。 曹德江似是看出棠寧疑惑,淡聲說道:“老夫年輕時性子偏激,行事冒失,滿心出人頭地的野望,偏偏師門的人各個淡泊名利,只覺文人若沾權勢銅臭便辱了書本。” “榮師兄是因與太祖私交才入朝堂,且得太祖三顧茅廬方才下山,我與他不同,我是借著曹家祖輩庇蔭,又以一些不太好的手段才得以白身入仕。” “老師嫌我丟了他的人,將我趕出了師門,不許我提及往事半句。” 過去的那些事并不全都是好的,甚至對于曹德江來說可謂是污點,可他卻說得十分平靜。 “我入朝時,榮師兄已官居三品,位列中書,待我好不容易爬入翰林升至五品,榮師兄已是一品大員。” “我那時候心高氣傲,自覺比起榮師兄我更適合朝堂,只是未曾得宮中賞識,怕被人知道我跟他師出同門遭人恥笑比較,也不愿意被人說我攀附榮家,就連我父母親族也不知我與他曾在一處進學,朝中更無人知道我們曾有舊交。” 那時候的曹家不過是小家族,在八大世家比較下更不起眼。 他不肯服軟求助榮遷安,就只能慢慢在朝中熬著資歷,直到后來得了太子賞識,意外入了太祖皇帝的眼,才在朝中逐漸有了地位,但他跟已是太子少傅的榮遷安關系并不和睦。 當時同樣是行走圣前,人人都知道曹德江、榮遷安不和,為博太祖青眼,曹德江跟榮遷安政見不合更是常有的事。 他行事激進,榮遷安更為圓滑。 他不擇手段,榮遷安更有底線。 可誰能想到在后來戾太子欲鏟除世家,改革朝堂的事上,他因各種緣由并不贊同,覺得世家可與新政共存,慢慢同化削弱。 反倒是向來行事周全的榮遷安像是著了魔,覺得世家蠶食朝堂阻礙大魏國力,與戾太子一起不管不顧貿(mào)然動手,最后落到那般境地。 曹德江并沒有細說他跟榮遷安之間的恩怨,只幾句話帶過后就說道: “老夫入朝之后,無人知道我二人關系,跟榮師兄唯一的往來就是太子事敗,東宮起火那日,他突然于宮中傳信出來,讓我立刻進宮一趟。” 他說,太子事敗,生死攸關,望師弟進宮相助。 榮遷安好像篤定他會去,派人匆匆傳信出來,就徑直去找了先帝大鬧,引得宮中所有人側目。 而曹德江也因為那久違的一句“師弟”去了,卻因去的匆忙,行事又太過倉促,才會留了痕跡被馮來發(fā)現(xiàn)。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