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家大隊今天熱鬧的不得了, 這氣氛就跟過年似的,人人臉上都帶著笑容。 逢人見面第一句話:“哎喲,他嬸子, 你聽說了沒?咱村老母豬,生下一窩小豬仔, 足足12只呢。” “這么大的事我肯定聽說了, 不光聽說了,我還跑過去瞅了眼呢,那小豬仔喝奶喝的賊有勁, 瞅著就讓人高興。” “可不是嘛!這回過年有盼頭嘍。” 今日天氣格外好, 太陽不大, 空氣中時不時刮來一陣微風, 是個下地干活的好日子。 村里的大媽嬸子們彎腰在地里干活,眼看著這麥子就快割完了,進度沒一開始那么趕,偶爾停下來聊會兒天。 吳大媽和趙大媽心里高興得不得了,這蘇知青,可太有本事了。 自從宋老蔫接了給蘇知青做盒子賺錢的活,吳大媽心里對蘇知青的好感那是噌噌往上漲。 吳大媽不是個有文化的, 只上了掃盲班,還記得上掃盲班那陣兒,她數學學的最好。 這種算術題可難不倒她。 她家老蔫每天能做20多個盒子,這樣算下來, 5天就有一塊錢收入呢。 而且蘇知青不是賒賬不給錢的人,每回老蔫給送盒子,她立馬結錢,分文不少, 那可是真金白銀。 這才幾天,老蔫做了80多個盒子,這就是8毛錢呢,將近一塊錢。 這回蘇知青又幫襯村里老母豬生崽,這蘇知青太有本事了。 吳大媽就納悶兒了,自己之前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怎么看蘇知青哪兒哪兒都不順眼,成天跟蘇知青對著干,好在蘇知青大度,不跟她計較。 趙大媽也高興,她家大丫跟蘇知青家的苗苗關系最好,兩個小崽子好的跟親姐妹似的,這蘇知青這么厲害,以后還能不照顧她家,不說別的,有啥好東西,她家肯定比別人先知道。 那驅蚊香包不就是她家大丫看苗苗帶,第1個知道的嘛。 有人高興,自然有人不高興。 馮婆子狠狠一揮鐮刀,地里的麥穗差點被她連根拔起。 “呵,那狐貍精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要我說,指不定是豬婆子還有村支書想的招兒,跟那狐貍精半點關系都沒有。” 吳婆子站在地里,掐腰罵道:“你咋這么說話,你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成天狐貍精狐貍精的叫蘇知青,人家蘇知青大度,不跟你計較。要是換了我,看我不撕爛你的嘴。” 王嬸子脾氣出了名的好,為人最是和善,聽到馮婆子這話也板起臉。 “這事就是蘇知青的功勞,支書說的明明白白,多虧蘇知青配的草藥,人家蘇知青擔心老母豬,一晚上沒睡好,天不亮就跑過去,又配了副草藥給老母豬喝下,小豬崽才能平安生下來。” 王嬸子是婦女主任,馮婆子不看別人的面子,多少要給她點面子,小聲哼哼唧唧:“那草藥她怎么不一開始就拿出來,非得緊要關頭才拿出來,我看她這人,心眼兒是真不少,不都說狐貍精有800個心眼子嗎?她這心眼兒,我看不止800個。” 趙大媽聽不下去:“你成天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的,你管人家的事干嘛,管好你兒子再說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