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前分別的時候,杜乘鋒沒有讓武昭把這手杖帶走,畢竟他這邊還需要這支擁有分割能力的手杖,作為回去的鑰匙——不過這對武昭來說顯然是無所謂的,這個精通各種儀式的殷人早已熟悉了這份分割的力量,要知道在之前的戰(zhàn)斗中,他甚至能用鉞刀打出類似的斬?fù)簟? 所以在將手杖交給杜乘鋒之后,去到另一片幻想之地的武昭,選擇了自己再做一批。 不是一支,是一批,在放棄了對于戰(zhàn)斗方面的需求之后,武昭對于選材也就沒那么將就了——當(dāng)然,在對那些夷人奴隸們說的時候,武昭還是用了一些比較有儀式感的說辭,比如將第一柄手杖種成了樹,然后從樹上取了十三根樹枝…… 夷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這些夷人們覺得,這手杖是圣人賜給他們的寶物,是指引他們?nèi)ネ鶓?yīng)許之地的鑰匙,只要持著這樣的手杖,他們總有一天能找到那片應(yīng)許之地——懷揣著這樣的夢想,這些夷人們便踏上了旅途。 這份對于應(yīng)許之地的渴望,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甚至連信仰都已經(jīng)變得模糊,甚至連經(jīng)文都已經(jīng)變了不知道多少個版本,可不管經(jīng)歷了多久,不管過了多久,他們總是想著要去到那片應(yīng)許之地,去到那片流著奶與蜜的土地。 只是這些夷人不知道的是,他們走過的不止是漫長的路。 還有界與界的分界。 “原來是這個目的……” 這一刻,杜乘鋒突然明白了什么。 這些流傳到夷人們手中的猴版手杖,與其說是用來指引前路的,倒不如說是為了讓這些夷人們成為郵遞員,那份對于信仰的堅定,對于應(yīng)許之地的追求……不管跨越多少世代,不管跨越多少年歲,那些拿了手杖的夷人們,他們之中的某一支,終究還是會找到某一片應(yīng)許之地,又或者說,某一片真正的,應(yīng)許之地。 不過,那所謂的應(yīng)許之地,卻不一定是這些夷人們想要的應(yīng)許之地。 而是,桃源鄉(xiāng)。 這才是他們真正的使命,他們要做的就是在不停的穿梭之中,在無盡的可能性之中,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將這兩樣兵刃,帶到那個指定的位置——而后,這兩樣兵刃就會落到杜乘鋒的手中,緊接著,武昭們也會看到這兩樣兵刃。 或許這才是武昭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又或者說,未來的武昭想要做的事情,那個不知多久之后的武昭,用這種方式,給曾經(jīng)的自己制造出了另一種選擇,給曾經(jīng)的自己留下了一條戰(zhàn)天斗地的道路。 順便給杜乘鋒這邊帶了一份口信,應(yīng)該是說自己過得還好? “還是有點惡心了。” 想到剛剛在投石索上看到的畫面,杜乘鋒還是有點反胃。 不過,也算是有些安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