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年半以前,畢巧林在社交界還是個完完全全的新人,沒人認識,即便他身上的驕奢懶逸的貴族氣質是那么灼眼。 新來的人為了在這個圈子里站得住腳,就必須有一種名叫“社交聲譽”的東西,也就是說,他要成為一個以肆意作惡出名的人。 畢巧林必須找到一座高臺,好站在上面讓其他人注意到自己。 但對畢巧林本人來說,要當一位聲名遠揚的美人兒的情人,談何容易;要他去敗壞一個無辜的青年姑娘的名聲,他又狠不下心來。 麗莎維塔·尼古拉耶夫娜·涅谷羅娃,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是他的最佳選擇。 在各種無聊又漫無目的的舞會上,接連幾個星期,他倆一次次相會,畢巧林表現得就像是追尋芳蹤的古典主義作風,但無疑令人注意到了他。 在此期間,麗莎維塔·尼古拉耶夫娜·涅谷羅娃不是沒有心動,可畢巧林不吝嗇于夸贊、調情、戲謔,這一套卻也會放在其他姑娘身上。 簡單來說,他只是需要一個踏板罷了。 麗莎維塔·尼古拉耶夫娜·涅谷羅娃至今想起畢巧林當時的話還是感到一陣心梗: “是的,她很漂亮,她濃密的淡褐色頭發上綴的那幾朵深紅色頭花可真夠派頭的。我發誓,今天一定要跟她跳一場舞,就因為你喜歡她。我干事情就想叫你滿意,在這方面我很機靈,對吧?” ——對極了。 麗莎維塔·尼古拉耶夫娜·涅谷羅娃真想當場不管不顧這么說,好沒有接下來悲慘的故事。 一個人長久地追求某件事,為此做出了許多犧牲,要她放棄這個目標是很困難的。這叫做“沉沒成本”。 麗莎維塔·尼古拉耶夫娜·涅谷羅娃沒想放棄,可事實上她不久后就拒絕了畢巧林的進門,因為她在那兒之后沒幾天就收到了一封信。 “敬愛的女士,您不認識我,可我認識您……”以此為開頭的信件里寫到。 “……但是今天我對自己很滿意,打算做一件好事:我知道,您很喜歡畢巧林,您千方百計想要重新激起他身上的感情。可是這種感情卻是他自己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的。他是在跟您開玩笑——他不會使您滿意的,他愛的是另一個人,您的全部努力只會促使您毀滅,社交界也會對您指指點點,很快就根本不理睬您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