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幾日前。 趙過在照例巡視完自己管轄區域內的農田之后,回到了縣署里。 縣署里的吏目有的和他淡淡打招呼,有的對他視若未見。趙過不以為意,他埋頭在農桑一事,兢兢業業,但似乎他的同僚們并不喜歡他這樣,時常出言相諷。久而久之,他也就習慣了獨自往來。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同僚吏目嗤了一聲道:“成天就他最忙,反倒襯得咱們好像很清閑似的。” />對,他們看他不習慣的點就在這里。大家都是做吏目管農事的,就趙過一人愿意真的下田,愿意和那些農人們交流,甚至教他們怎么種,而其他人不過是走個過場。這樣一對比,不就顯得他勤快而其他人都懶惰嗎? 有人笑道:“慎言!說不定仙畫中說的趙過就是他呢?” “這話你信?要真是他,現在長安城中早就來人了吧。” 話音未落,就聽到馬蹄的聲音從遠及近的傳來,然后停在了縣署前。縣署的大門被推開,幾個穿著鎧甲的虎賁軍將士簇擁著一位宦官走了進來。 “誰是趙過?”宦官朝眾人問道。 趙過走了出來,臉色平靜:“我就是。” “趙大人,可算是找著你了。”宦官喜笑顏開,對著趙過這樣的小吏居然神色恭謹,然后又端正肅整:“趙大人,陛下急召!現在就隨我們走吧。” 原本還在議論紛紛的眾人:… 趙過隨著那幾位風塵仆仆的長安來客走了,只留下洞開的縣署大門,以及吹過來的嗚咽嗚咽的風聲。 大門被風吹得哐地一聲響動。 同僚們如夢初醒,神色復雜,說不出是妒忌還是恐懼:"原來真的是他啊……" 漢武帝劉徹正在平息仙畫所帶來的影響,并盡全力將它往好的方向扭轉。 而在平行時空,他的祖宗劉邦正在和水車較勁。 鄉鄰們正用繩子牽著倒在河邊的水車,一邊喊著號子一邊要將它立起來。 劉邦和蕭何在旁邊袖手看著。 劉邦嘴巴里銜著草,看上去吊兒郎當的。蕭何實在沒忍住,將草從他的嘴里奪走。 “聽說隔壁的大戶將之前奪來的地還給了苦主?”他小聲的問蕭何。 蕭何點頭:“確有此事。” 劉邦嗤一聲: "他們是怕朝廷徹查下來,查到他們頭上吧?不過,這也算是聰明人,知道主動歸還。” /> 要知道,他們現在的這位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仁善之人。說不得,來自于咸陽的巡查吏目們已經在路上了。 “明明是他們吞的地,現在他們懼怕了吐出來,原本的苦主卻要感恩戴德。”劉邦轉向蕭何,“你說,這是不是很操蛋的事情?” 蕭何面色如常:“是,但也是世間常理。” 兩人在這邊小聲聊著,那邊的鄉鄰勞力們卻終于將水車給立了起來。 劉邦精神一振。 但過得半晌,水車卻全無動靜,轉也不轉。 “怎么就不行呢?”他雙手叉腰看著眼前的水車,頗為郁悶的問身邊的蕭何。 他不知道,這水車卻不是隨隨便便做的,這里面其實涉及到很多科學知識,制作起來也很講究,比如葉片的角度等等。或許,要調整好幾次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蕭何同樣提出了這個建議。 “可是我沒錢了。”劉邦一攤手,很是坦率。 這可是花他自己的錢來做的東西。 他盯上了蕭何,看看縣署里能不能搞出來一點錢。 但這時候,一個老者在旁邊笑瞇瞇的道:"亭長為百姓如此盡心盡力,怎能讓你為了錢之一事煩惱呢?我愿出錢資助這水車!” 劉邦和蕭何看過去,趕緊道:“呂太公。” 竟是剛搬來沛縣的呂家太公,前幾日劉邦還和蕭何去參加過呂家的慶賀遷徙之宴。劉邦還干出了點混蛋事,蕭何言明要帶一千錢作為賀禮,不然不準入席。但他哪有什么錢?索性一分不帶。 他沒帶賀錢,卻在進門登記賀錢的時候喊了一句“賀錢一萬”,引得呂公親自前來相迎。 后來知道只是無賴玩笑之舉,蕭何掩面不想認他,呂太公對他的態度卻依然十分熱情。 這讓劉邦對他的印象很不錯,如今聽到他要贊助自己研造水車,印象就更好了。 果然還是要吃大戶啊! 殊不知,呂太公對劉邦的印象也很好。 雖然他看上去吊兒郎當,像個浪蕩游俠,但是仔細聽其談吐,卻很是不凡。如今見他愿意為鄉民謀利,而且在鄉民之中似乎也頗有人緣和威望,呂太公就更滿意了。 他想到了自己未嫁的女 兒,叫呂雉。 他心中一動,或許…… 呂太公正在為兒女婚事操心,而遠在咸陽宮城之中的始皇帝贏政也總算是迎來了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消息。 這幾日,整個宮城之中十分低氣壓。 朝會之上,臣子們都不敢大聲喘氣,生怕被罵。尤其是和田地有關的朝臣,簡直是戰戰兢兢。 他們知道,很快就要有一大批人的頭顱將會被砍下,不,或許只被砍頭都是仁慈,他們的鮮血將平復王的怒氣,也將平復天下百姓農人們的怒氣。 他們只希望,這批人里面沒有自己。 贏政和朝臣們也正在研究新的關于田耕的詔令,比如是不是要推行代田法,比如如何推廣耕牛,以及舊事重提的是否要減輕徭役。 讓很多朝臣驚訝的是,這一次,他們的陛下居然退讓了。 長城和靈渠的修建繼續,而剛開了一個頭的阿房宮停了下來。 消息傳到阿房宮的工地上時,被征來的民夫們皆喜極而泣,朝著皇城的方向跪拜。 他們原以為這輩子再也回不了家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