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霍子玉發現,自己穿越到大唐七年多,對前世的記憶也開始有了不少的模糊。 除了一些特殊的人和事,他開始有了一種與前世恍如隔世的感覺,不過他倒沒有任何驚慌,也不想試圖去抓住些什么現代社會的影子,因為他是孤兒,在前世的朋友也不多,從小生活在孤兒院,對現代社會也沒什么可留戀的。 薛濤還在唱著,已經到了副歌部分,霍子玉發現薛濤唱得,跟后世一版女聲的《囍》還是很像的,前世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他記得這首歌的作者姓葛,葛什么東,還是葛東什么,他已經忘了,只記得整首曲子明顯受周杰倫很大影響,無論唱腔發音還是歌詞中的一些句子。歌詞還算湊合,算是基本講清楚了一個故事梗概。 如果說原唱像是第三人對悲劇的敘述,那么女聲唱出來,更容易讓人完全代入歌唱者就是悲劇女主的角色情緒中,更容易體會到那種凄慘與悲涼。而隨著歌唱者的吟唱,悲傷情緒層層推進,悲劇情緒逐漸被堆疊起來,最后在嗩吶強橫殺入節奏、吹響的瞬間,實現了整首曲子大喜大悲情緒的反轉與釋放,讓聞者無不動容,有的人甚至飆淚。 嗩吶的加入,是整首歌曲亮點,說是注入靈魂都不為過。它向人完美展現了什么叫“樂極生悲”,也正是這大喜與大悲間的切換,讓整首歌都帶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加之歌唱者低沉與悲哀的情緒渲染,使得整首歌反而籠罩著詭異的氛圍。 安祿山或許真的很孤獨,他邊哭邊唱,邊唱邊哭,自己多少可以理解一些,最終,霍子玉還是長嘆一聲。 薛濤唱完聽霍子玉一聲長嘆,問道:“阿弟,我唱的怎么樣?” 霍子玉光顧著想事情,都沒聽到,于是趕緊道:“阿姐唱的真好,讓我忽然理解了安祿山的心情,知道他為什么會哭了。” 薛濤聽霍子玉這么夸獎自己,有些害羞道:“阿弟過獎了。” 霍子玉道:“聽阿姐唱,我也有了點靈感,填了一首詩詞,自己譜了個曲,唱給你聽聽?” 薛濤聽霍子玉短短片刻聽自己唱歌,就有了靈感,填詞、譜曲都干了,頗為驚訝,但是想到他本就是大唐詩神,倒也覺得合情合理了,于是好奇道:“阿弟唱來試試?” 霍子玉想起安祿山的遭遇,想起后世大師李叔同的作品,于是唱了起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