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六十四章 “想做阿娘這樣的人?” 武瞾笑了起來, “二娘野心不小。” 她伸手,輕撫著女兒年輕稚嫩的臉,從她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的影子。 那一年她才多大? 十四?還是十五? 她已記不清, 只記得那時候的她入宮做了才人,在太宗皇帝身邊伺候筆墨。 但太宗并不喜她, 新鮮之后, 便將她丟在腦后, 倒是頗有才情的徐才人青云而上,真正入了太宗的眼。 那時候的她, 是否也是這樣青澀?藏不住心事? 大抵是,又或者不是。 是,是因為同樣年輕, 同樣野心勃勃。 不是,是因為她沒有太平這般顯赫的家世,不會有人一次又一次縱著她,她沒有任性失誤的資本,只要有一次行差踏錯,便是粉身碎骨。 年輕真好。 有人偏愛也真好。 ——可以這樣肆無忌憚把野心宣出口。 武瞾聲音溫和,“既然想做,那便去做。” “阿娘的意思是——” 太平心中微微一喜,伸手握住武瞾的手。 武瞾眉梢微挑, 視線落在太平手上。 “你的人生, 當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她不急不緩從太平手里抽回手。 【在立儲君的事情上,女皇幾經掙扎, 深思熟慮,最后還是立了李顯。】 天幕之上,李顯身著天子袞服, 拜祖宗,祭天地,登基為皇。 “我、我登基了?” 李顯愣了一下,臉上的淚止住了。 【為什么要立李顯呢?】 【原因非常簡單,只有立他,才能保住李家跟武家。】 武三思:“???” ——李顯能保住武家? 他不信! ......等等,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武延基那小子娶的是李顯的女兒,李重潤倒沒說娶了武家的哪個女兒,但武家若有適齡的女兒,想來也會嫁給李重潤。 如此一來,武李兩家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怕日后李唐復辟,武家也不會被新朝天子清算。 ——所以,姑母待武家,還是有那么一點情分的? 武三思如遭雷擊,愣在當場。 ——姑母對武家有情分,這件事比姑母要滅武家滿門更讓他震驚。 【來,寶寶們,我們先來看一下武皇的孩子們。】 【大兒子和二兒子就不用說了,一個噶得比一個早。】 【幸好咱們的女皇生得多,備選多,哪怕噶了倆兒子,還有其他兒子供她挑選,不像倒霉催的雉姐,只有一個兒子還是根棒槌,選都木得選。】 天幕之上出現武瞾與呂雉的對比。 一個身后跟著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另外一個只有一對兒女。 不需要配文字與聲音做對比,單是看畫面,就知道呂雉很慘烈。 · 武瞾眉梢微挑。 呂雉? 嘖,可惜了。 【雖然已經噶了兩個兒子,武皇這個時候還有李旦和李顯供她選擇,當然,武三思也算一個。】 天幕之上,呂雉的身影暗淡下去,直至消失不見。 偌大蒼穹,只剩下武瞾與兩個兒子,武瞾身影被放大,占據蒼穹最中間門,李顯與李旦在她左側,她的右側,是她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 姑母考慮立我為儲君?! 姑母愛我! 姑母真的愛我!!! 武三思欣喜若狂,翻身上馬,直奔太平公主府而去。 ——姑母這么愛他,他給姑母進獻一個男寵怎么了! 別說只是一個張昌宗了,姑母縱然想后宮男寵三千,他也能給姑母置辦出來! · 李旦長長嘆氣。 ——阿娘想立武三思,那他這個礙眼的兒子還有立足之地嗎? 他幾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他會遭到多少來自于武家的攻擊。 · “阿娘要立武三思?” 李顯的思緒跟著天幕走,“這也太荒唐了。” 身邊的妻子久久未說話,他不由得問了一句,“韋娘,你怎么看?” “阿娘立,便要阿娘立好了。” 韋香兒面上不悲不喜,輕撫著女兒李裹兒的稚嫩臉頰,“我們遠在流放之地,難道還能干涉阿娘之事?” “倒是四弟,他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這話明明是嘆息,但她眸中卻有冷光一閃而過。 ——憑什么?憑什么她與三郎遠在流放之地擔驚受怕,但四弟卻可以留在洛陽享受無上尊榮? 同樣是阿娘的兒子,憑什么一個天一個地? 阿娘立武三思好啊,簡直不能再好了。 ——皇位只有一個,可備選人卻有倆,如何不叫人機關算計不擇手段呢? 未來的洛陽城,怕是熱鬧得很。 · “你的人生是熱鬧,還是荒涼,皆由你自己來定。” 武瞾輕啜一口茶,淡淡看向太平。 “由我自己來定?” 太平抿了下唇,撒嬌似的向武瞾埋怨,“可是天幕講阿娘的候選人只有三個,三兄,四兄,與表兄三思。” “我從不在阿娘的選擇范圍之內。” “既然阿娘不會選擇我,我的人生,又怎能由我自己來定?” 她抬頭看武瞾,清澈的眼底有著小小的不甘,“我的人生,仍然掌握在阿娘手中,而非我自己手里。” 武瞾笑了起來,“三思是我手中最為鋒利的劍,傳給他,我的武周江山便能延續下去。” “而你的兩位兄長,則是名正言順的李唐皇子,傳給他們,我永享后世香火祭祀,而不至于落個呂雉的下場,明明是開國皇后,卻落個滿門絕滅連祭祀都被廢棄。” 武瞾看著太平,目光明晃晃。 雖未說話,只是微笑看著她,但她已讀懂她不曾說出口的話——傳給你,我能落什么? 是你將萬里江山拱手相送? 還是你彈壓不住李唐皇室以及居心叵測的朝臣,登基不過三兩月,便被人趕下臺,然后落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當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野心,這種野心只會誤人誤己,不如不要。 太平眸色微暗。 ——阿娘所看重的兩點,都是現在的她不曾做到的事情。 但值得慶幸的是,或許是有意,又或許是無意,她又一次探知了阿娘的心事,也又一次發覺阿娘對她也曾有過期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