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臥虎小鎮-《大魏能臣》
第(1/3)頁
來到山下,蕭逸才徹底看清小鎮的全貌,與一般的正方形城池不同,小鎮南北長3里,東西寬只有1里,外圍城墻皆用巨石筑基,上用黃土夯筑而成;不過墻堡如今已經殘破不堪,很多地方都已經塌陷,設南北兩座城門,整個城鎮形如臥虎,北門為正門,入口處有個牌樓,已經有些殘破,布滿了箭痕而且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上面模糊的有著“臥虎亭”三個大字。
漢制100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亭侯,如關羽的漢壽亭侯,就能享受1000戶人家的賦稅作為自己的俸祿,而諸葛亮官封武鄉侯,就是貨真價實的萬戶侯。
難怪諸葛亮死前上遺表:“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萬戶侯!絕對是這個年代的高薪工作。
此地為一亭,也就是說理論上起碼有上千戶人家,可現在看來能有一半就不錯了;這里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小鎮上,還有一些分布在盤龍河各個支流附近的漁村中……
老道告訴蕭逸,臥虎亭因為自然環境惡劣,糧畝有限,所以此地的民眾只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臥虎山屬于燕山一脈,山中多有豺狼虎豹,所以此處男丁大都常年上山打獵,或者在盤龍河的湍急河水中施網捕魚,加上地處北疆,時常有游牧部落侵擾,百姓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所有幾百年下來養成了此地彪悍善戰卻又淳樸善良的民風。
正是因為此地民風彪悍,士兵不但英勇善戰而且悍不畏死,所以每有戰事,國家屢屢從此征兵,才造成了臥虎亭男丁缺少的景象;這里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從軍,甚至當兵都成了這里成年男子的唯一出路。
而此地人丁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有當地的土著,有在此戍邊的駐軍后裔,有因為戰亂跑來的流民,有朝廷流放來的犯官家眷,甚至還有從草原上跑過來的牧民……
老道此次來是要去城里的鐵匠鋪,原來蕭逸穿越前那一晚,天出異像,有流星隕鐵降落在附近的荒野中,而隕鐵正是打造兵刃的最好材料之一,所以那天老道才去野外尋找隕鐵,結果隕鐵沒找到,卻在途中恰巧撿到了河邊的蕭逸。
好在老道的一位鐵匠朋友得到一塊隕鐵,可惜那塊隕鐵重量不足以打造大型的兵刃,于是決定打制成三把短刀,并約定將其中一把送給老道,以回報當初的恩情。
鐵匠鋪在鎮子的西頭,不時傳來敲擊的聲音,師徒二人來到鐵匠鋪門前,門口豎著一塊布帆,寫著:“牛家鐵匠鋪”,下邊還畫著一柄錘子,看來是鐵匠鋪的標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葵青区|
雅江县|
平乡县|
古浪县|
任丘市|
永平县|
周宁县|
略阳县|
兰州市|
元谋县|
沅陵县|
舟山市|
乡宁县|
财经|
汶川县|
济南市|
农安县|
和林格尔县|
望奎县|
永丰县|
夹江县|
周至县|
叶城县|
西乡县|
邹平县|
安阳县|
福清市|
鲁山县|
阿图什市|
永宁县|
德阳市|
敦煌市|
邵阳县|
天津市|
尼木县|
林西县|
靖江市|
双辽市|
公主岭市|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