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奉旨進京-《大魏能臣》
第(1/3)頁
并州,雁門關外,寒冬時節(jié),千年的古道早已被厚厚的積雪徹底覆蓋,由于天氣寒冷,兼且大雪阻隔,這個時候幾乎看不到任何的行人;但今天卻是個例外,黎明時分,當東方剛剛露出一抹魚肚白的時候,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隊全副武裝的紅衫騎兵如同旋風般疾馳到了城門之下,看著那些急促喘息的戰(zhàn)馬,還有士兵們身上濃重的露水,就知道他們肯定是從遠方日夜兼程趕來的。
借著微弱的晨光,城門上的守軍清晰的看到,這支隊伍護送的竟然是一名鴻毛信使,漢制:“有緊急事務者,信使頭插天鵝鴻羽,手持紅旗,一路上換馬不換人,逢關開關,見鎖落鎖,所有車輛、行人一律讓路,有敢擋路者按阻撓國家軍機要事處理,斬!”而能派出鴻毛信使的,除了國家緊急軍情之外,就只有皇帝的特殊詔命了。
知道事關重大,守卒們不敢阻攔,連忙落下吊橋,打開城門,就這樣,還因為被嫌動作遲緩而被帶隊的軍官狠狠抽了一鞭子,當小兵的,挨了鞭子也只能自認倒霉,誰叫人家是鴻毛信使,而自己只是個看門的呢……,看著幾名信使馬不停蹄的直奔太守府而去,眾人不由得竊竊私語,“到底發(fā)生什么國家大事了?竟然連鴻毛信使都出動了,莫非是匈奴人再次寇邊?又或者黃巾軍死灰復燃了?……”
沒過多久,震天的聚將鼓聲就從太守府旁的大校軍場方向傳了出來,那是遇到大事,全軍緊急集合的號令……
此時的蕭逸正在軍營中操練士卒、教習武藝;雖說前世沒有當過兵,可‘鐵血軍事論壇’里的帖子當初可是沒少看的,本著“見過豬跑就敢練兵”的原則,幾個月以來蕭逸以身作則,賞罰分明,軍令如鐵。加上蕭逸為人豪爽,訓練完畢后就與眾將士席地而坐,高歌痛飲;將士們跟著他好吃好喝,所以對這位少年統領愈加敬重,號令一出,數千將士凜遵無誤。
聚將鼓的聲音迅速傳遍了整個雁門關,軍令如山,很快各處軍營中全都響起集結的號角聲,隨后各部軍兵按照陣營開始向太守府旁邊的大校軍場開拔,一時間人喊馬嘶,軍陣如山,人流就像是奔騰的河水一樣,由娟娟細流不斷的匯聚,最后竟然成為了江河之勢,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雁門做為防御匈奴人的戰(zhàn)略要地,一向有重兵防守,除了新招募的三千玄甲鐵騎,另外還駐扎有精銳步卒一萬二千、弩兵三千、戰(zhàn)車兵一千,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輔兵,總兵力高達兩萬人以上。
奉命集結的各軍之中,以玄甲鐵騎行動最為迅速,經過蕭逸的數月苦訓,全軍上下早已做到了‘人不離馬,馬不離鞍,號令一出,聚散如常!’的程度,很快就第一批集結到了大校軍場上,身為‘點軍司馬’的蕭逸身披螭紋寒鐵鎧,手持斬蛟劍,昂然立于隊伍的最前列,身后在大牛、馬六等數十名校尉帶領下,三千玄甲鐵騎兵個個盔明甲亮,人如龍,馬如虎,各執(zhí)兵刃,隊列整齊的猶如刀切斧剁一般;再看雁門其他各部的兵馬,雖然也是士氣高昂,但卻大都行動遲緩,隊列之中喧嘩不止,士兵身上的盔甲也是參差不齊,誰優(yōu)誰劣,一目了然。
“如今正是寒冬臘月,匈奴人都躲在地窨子里躲避風雪,斷然不會跑來邊關鬧事的,既然不是外敵入侵,那就只能是內部的事情了”;站在隊伍前列的蕭逸在心里暗暗推算了一下時間,最后又向京都洛陽的方向望了望,按照歷史的發(fā)展走向,再有幾個月那里就會天崩地裂,一場大戲就要開幕了!
今天的點兵臺上裝飾的格外莊重,彩棚高搭,四處遍插旌旗,一名手捧黃綾圣旨的中官太監(jiān)使者昂首站立其中,周圍大隊的親兵護衛(wèi)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殺氣騰騰的將高臺團團保護起來,看來這個就是讓全軍將士集結的原因所在了。
“宣!上黨太守張楊上前接旨!”三通聚將鼓敲罷,雁門郡里所有駐防將士均已到齊,太監(jiān)使者緩步上前,用一種特有的尖銳聲音喊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呼伦贝尔市|
济宁市|
孙吴县|
新化县|
甘泉县|
科尔|
大埔县|
广丰县|
左权县|
隆子县|
武冈市|
南雄市|
资中县|
安西县|
陕西省|
宜宾县|
定远县|
高要市|
札达县|
噶尔县|
灌阳县|
商丘市|
台安县|
新宁县|
岳阳县|
谢通门县|
东城区|
常德市|
镇远县|
日喀则市|
灵武市|
黄大仙区|
金寨县|
屯留县|
界首市|
平武县|
盈江县|
漳州市|
延庆县|
溧阳市|